一般來說,除了人為有意破壞,多點縱火外,大多數的火災,都是由一點而起,蔓延成災。起火原因,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電線老化破損、接觸不良等,引發短路起火;或者是線路超負荷運行、電器使用不當等,發生過熱起火;再有就是吸煙者隨意丟棄煙頭或工程施工、生活取暖用火不慎,造成起火;還有就是易燃物大量堆積、存貯不當,發生氧化或其他化學反應,釋放熱量,發生自燃起火。但為什么一點起火,會迅速蔓延成災呢?主要就是在這些建筑物里,違反了消防法規的相關規定,給煙火留下了蔓延串燒的通路。
建筑消防有主動和被動兩大系統。主動消防系統主要包括監測報警體系、滅火體系、救援逃生體系等; 而被動消防系統, 則由具有規定的耐火性能的建筑和建筑構件及裝修材料體系 、防火分隔體系(如墻體、樓板等進行水平和豎向分隔防火分區面積)和建筑物防火封堵體系構成。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建筑施工的需要, 建筑物內有大量的管線在樓板和墻體間縱橫穿越(如暖通空調管道、防排煙管道、上下水管道、電信與電力管線及其他工藝管道等),形成帶有貫穿物的結構開口或預留的尚未有貫穿物的空開口 ;在樓板與墻體、墻體與墻體之間,也存在各種結構縫隙。所謂建筑物防火封堵體系就是對這些結構開口和縫隙進行防止煙火蔓延串燒的全方位封堵。如果不對這些貫穿開口及縫隙進行防火封堵處理,一旦發生火災,火焰和煙氣就會通過這些貫穿物開口和縫隙蔓延開來,星星之火就可能發展人員財產損失巨大的災害。
對于主動消防系統三個體系和被動消防系統中的前兩個體系(即具有規定的耐火性能的建筑和建筑構件及裝修材料體系和防火分隔體系),無論在消防法規和建筑設計規范、施工規范、驗收標準乃至日常的監管維護都有明確、嚴格、細致的要求。人們比較重視,監管有力,投入資金較多,執行較好。但對于建筑物防火封堵體系而言,在這幾方面就弱化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雖然國家消防法規及建筑規范中,對防火封堵也有所規定, 但是不全面、不系統、不明確。因而在設計、施工、驗收、監管、維護等各個環節都難以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二)現在常用的封堵材料和封堵工藝比較落后,其封堵效果又大多以標準模式進行檢驗認證,而較少采用更可靠的等效工況或實際工況檢驗認證,與實際封堵工程中往往差異較大,故封堵效果難以保證。而且一般很少考慮封堵材料本身在平時和遇火時的環保性能,有些防火封堵材料在高溫下會產生濃煙或毒氣,反而造成次生危害;
(三)消防產品市場混亂,假冒偽劣產品泛濫于市。用戶或工程承包方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選用低價的假冒偽劣產品,優質和先進的產品在市場上很難得勢;
(四)防火封堵是一項系統工程。但在現時,其設計、施工、驗收、監管及維護卻是分散在電力、電信、水暖、通風等各個系統中,缺乏統一優化的設計和施工,更缺少協調和配合,一旦某一環節出現漏洞,則會使整個消防系統功虧一簣;
(五)分散在在電力、電信、水暖、通風等各個系統中的防火封堵工程在各系統中,無論投資規模或利益效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即便在消防專業系統中,與主動消防系統比較,被動消防系統的投入也很低。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建筑的投資總額在3-5億元人民幣,其消防系統的投入約在1-2千萬元人民幣,而投入防火封堵的資金在較好的情況下也只有30-40萬元人民幣左右。由于所占比例很小,因而其功能作用的重要性常被人忽略,往往就連這一點小小的投入比例在工程中也難以施行, 常被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做,留下火災隱患。
防火封堵工程的封堵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