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浙江經視頻道《經視新聞》以《光明輪胎村不“光明” 翻胎點為無證作坊》為題,集中報道了臨海汛橋鎮光明村200多家作坊長期回收、生產、銷售質量不能保證的汽車“黑心胎”的情況,報道一經播出,立即引起了臨海市消防大隊的重視,連日來,消防部門對光明村廢舊輪胎翻新行為開展了專項治理活動,臨海消防大隊工作人通過深入光明村各輪胎作坊調查隱患、指導作坊主辦理相關手續、進行消防宣傳及實地演練等方式,集中整治“光明村”翻新胎行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9月7日,臨海消防大隊副大隊長馬靈光帶領消防監督人員一行深入光明輪胎村,實地查看了光明村里的各個輪胎小作坊的生產情況,發現光明村內2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回收、生產、銷售翻新輪胎的行業,其中規模較大的生產作坊有20家,這些作坊均未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屬于無證無照經營。馬靈光副大隊長一行深入村子,只見村子里家家戶戶屋前屋后都堆滿了輪胎的成品或半成品,有些輪胎疊得高達七八米,比旁邊的樓房還要高。這些輪胎均為橡膠制品,一旦起火,直接影響到緊挨著的樓房的居民住戶的安全,后果不堪設想。隨后馬副大隊長又來到其中一家上規模的輪胎生產作坊,只見一個不大的空地上,堆滿了大大小小幾百個輪胎,而在一邊的工棚內,幾名工人正在將己經磨損陳舊輪胎的外層削去,經過打磨拋光處理,粘貼上膠料,再進行硫化成為翻新輪胎。縱觀近千平米的工棚內,只有幾臺滅火器,及一個室內消火栓,一旦發生大火,僅有的消防設施無異于杯水車薪,根本無濟于事。隨后,馬副大隊長村書記的陪同下,查看了村子里的道路水源。
當天下午,馬靈光副大隊長轉遍了整個村子,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他的眉頭也越鎖越緊,憂慮爬上了他的心頭。了解到隱患的嚴重性,馬靈光副大隊長一行立即召集村子里的謝書記及村子所有的輪胎生產經營者開會。會上,馬靈光副大隊長語重心長地說,光明村,一旦發生火災不堪設想啊。為了引起村民的重視,馬副大隊長當場列舉了幾起傷亡慘重的火災案例,并向村民講解了消防法的相關處罰條款。隨后,馬靈光副大隊長就在輪胎作坊的空地上,手把手地教村民使用滅火器及消防火帶。
“兩只手拿著消防水帶,向前就勢甩開。為什么要向前甩開呢?因為這樣子消防水帶展開就比較直,很少會打結。然后將水帶的一頭連接上水槍,另一頭連接上消防栓,打開閥門,對準火焰根部噴水……”馬靈光副大隊長邊解說邊示范。示范結束后,輪胎經營戶紛紛上前“一試身手”,很快,大家都學會了使用消火栓滅火。
“滅火器的使用就更簡單了,我們平常用得最多的是干粉滅火器。首先是拔下保險銷,然后將滅火器上下顛倒幾次,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滅火器內的干粉充分混和。然后要站在上風口,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風將干粉吹到別的地方,也是為了防止濃煙熏到人。隨后將滅火器噴嘴對準火焰根部進行噴射……”隨著“噗噗”幾聲,火盆里的火應聲而滅,周遭響起了一片掌聲。
隨后,消防人員又向村民們分發了消防宣傳資料。
“你這里的消防設施建設還要進一步加強,一旦發生大火,僅僅依靠這一點點消防設施是遠遠不夠的。汛橋距離消防隊又比較遠,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到達也要二十多分鐘。這時小火也己變成了大火。所以說,掌握一定的滅火方法,在火災初起時進行撲救,是最好的。”馬靈光副大隊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