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火災防控能力,臺州市以“消安辦”為中心,以133個鄉鎮(街道)為“大網格”、5021個村(社區)為“中網格”,細致劃分了31800余個“小網格”,配備網格工作人員4萬余名,全面建成約3.7萬個大、中、小三級網格體系,使“網格化”管理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
政府高層部署,推促“網格化”體系高效建成。市政府專門制發《臺州市關于鄉鎮街道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市綜治辦、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安監局等五部門轉發了中央五部委《關于街道鄉鎮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科學劃分各地網格,組織綜治辦、居(村)委會、治安巡防隊等基層各方力量,完成了網格內的所有單位、場所、居(村)民樓院、村組的全面排查。
應用信息平臺,確保“網格化”系統順利試行。針對各地基礎不同、人員素質不一,工作中出現責任不清晰、工作不落實等情況,市消防支隊專門成立了聯合研發小組,建設了具有功能全覆蓋、網格人員全參與、排查情況明、后續工作操作靈活等特點的“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系統”,并在路橋區路南街道、溫嶺市澤國鎮投入試運行,形成了“下達任務—反饋情況—工作評價”的管理模式。為確保平臺在全市廣泛運用,市政府專門聽取了系統試運情況的匯報,召開了現場會,使“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運行。
健全完善機制,推動“網格化”管理步入常態。健全完善“四項機制”,推動了“網格化”管理常態化。一是完善消防主體責任落實機制。按照標準全市劃分約3.7個大中小三級網格,并建立相應的義務消防組織,實行了各級安監、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門分包責任捆綁。二是完善消防隊伍建設機制。充分整合社會力量,組織1050名消防志愿者成立75支“紅帽子找茬團”深入市場開展“拉網式”火災隱患排查。發動全市3200支農村自治巡邏隊與派出所相互協同、密切配合,開展消防安全巡查、檢查。三是完善消防宣傳教育機制。深入開展全民消防宣傳教育,組織80余名退休老同志根據興趣愛好成立5支“夕陽紅鑼鼓隊”,結合日常的鑼鼓表演,深入社區開展消防宣傳。組織1200余名廣場舞蹈愛好者成立20支“廣場舞蹈宣傳隊”,結合“夜市”特點,在夜間人員聚集的廣場、公園開展流動消防宣傳活動。四是完善責任考評機制。將消防網格精細化管理工作納入平安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政務督查內容,作為年度考核的依據,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
創新工作舉措,探索“網格化”模式精細管理。結合臺州實際,積極探索消防安全工作新舉措、新方法,努力實現“網格化”模式管理精細化。全市各地通過組織公安派出所、重點單位召開網格化工作會議,深化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將“網格化”與“戶籍化”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落實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強化了消防自我管理能力;開展全方位、常態化消防安全檢查,街道、鄉鎮消防安全委員會每月組織開展針對性的消防安全檢查;社區、行政村要每周組織兩委成員,對居民小區、轄區單位開展一次全面排查;巡防隊員、物業管理人員、保安、社會單位管理人員每天開展防火檢查巡查,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單位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