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媽媽擁軍數十載,兵兒子難忘慈母情!”
提起鄒大娘,所有曾經在丹東消防支隊浪頭中隊生活戰斗過的官兵,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并且都能說上一段自己與鄒大娘親如母子般的感人故事來。
近年來,鄒大娘的身體狀況不是很理想,浪頭中隊領導擔心鄒大娘的身體,常常去家中探望,為其家中更換了新的座機電話,并將中隊領導的電話留給了大娘,并且再三叮囑大娘,如果家中有什么情況隨時給中隊官兵來電話,“兵兒子”們一定隨叫隨到。
近日,在一次鴨綠江晚報記者采訪鄒大娘過程中,談及幾十年來鄒大娘與浪頭中隊官兵的深情厚意,從最早的大娘為中隊官兵用鉤針一針針縫警服領襯,每逢年三十,中隊官兵都將鄒大娘家當做自己家一樣,來到大娘家過團圓年。鄒大娘還幾十年風雨不誤,逢年過節都會為中隊官兵送來親手做的包子、餃子、粽子、玉米、雞鴨鵝、粘豆包等等,無論大娘自己家做什么,總是要想著為中隊的這些“兵兒子”們帶上一份,哪怕都不能給自己留上一些。
遇到中隊官兵誰有什么心事了,想家了、鬧矛盾了等等,鄒大娘都會像親媽媽一樣的為官兵細心開導,多少次中隊新兵與老兵之間,中隊領導與戰士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都被鄒大娘耐心的說教一一化解了,因此,鄒大娘又被中隊官兵親切的稱為“編外指導員”。
今年的端午節前夕,鄒大娘腿病又犯了,甚至都不敢下地走路。一位老兵來看望大娘,一進院門,正好看見大娘坐在院子中的小板凳上,一只手不停的揉著疼痛難忍的小腿,另一只手卻從大鍋里向中隊的菜筐里揀著剛剛煮好的雞蛋。看到這一幕,三十多歲的老兵,眼淚頓時止不住的流了下來,上前一把摻住了大娘……
在談到已經離開浪頭中隊的這些老兵們,鄒大娘已是淚流滿面。她說直到現在,她還能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就好像每個媽媽記得自己遠方的兒子一般,無論他們走的多遠,掙了多少的錢,當了多大的官,只要有一天他們能再回來看看她,叫上一聲鄒大娘,這里還是他們永遠的家!說到每年部隊調動以及老兵復員時,這些即將離開的老兵都會來到大娘家和這位“兵媽媽”依依辭別,而場景往往都是這些事先說好不哭的“兵兒子”們,全都會忍不住緊緊抱住“兵媽媽”泣不成聲……
說到這里,就連一旁拿著錄音筆采訪的鴨綠江晚報記者和中隊領導也忍不住一個勁的抹眼淚。
在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浪頭中隊領導決定,為了進一步推進警民雙擁工作,回報鄒大娘幾十年來對中隊官兵的深情厚誼,中隊官兵集思廣益,最終決定為鄒大娘訂做一塊十分有紀念意義,承載著幾代浪頭官兵對“兵媽媽”一片感激之情的禮物。
8月1日上午,中隊指導員黃亮與中隊戰士代表一行三人來到鄒大娘家,將一面寫有“兵媽媽擁軍數十載,兵兒子難忘慈母情”的壁鏡鄭重的送到了鄒大娘手里。當鄒大娘揭開鏡子上的紅綢,看到上面情真意切的話語,感受到了中隊官兵對她的一片深情,大娘激動的半天說不出話來,只是不停的嘟囔著:“兵媽媽,兵媽媽……我這也沒做什么啊,你們還這么想著我……”
官兵們親手為鄒大娘將鏡子掛到了家中,指導員黃亮向大娘表示:浪頭中隊幾十年來歷屆官兵一直沒有忘記兵媽媽對全體官兵的深情厚誼,以前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一樣不會忘記!中隊還要繼續將與大娘之間的警民魚水深情繼續傳承下去,以后每年新干部調入,新戰士下連隊,中隊領導第一件要做的事,都會是帶他們來鄒大娘家認認門,認認這位可親可敬的“兵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