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革完善傳統作戰指揮模式,遼寧大連消防支隊從滅火救援的實戰需要出發,在全省最早建立了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進入09年,大連支隊以強化作戰指揮能力、提升專業指揮水平為重點,有效整合現有滅火指揮資源,不斷健全完善支隊、大隊、中隊三級全勤指揮部建設,全面提高了作戰指揮能力。
加強指揮員隊伍建設
大連支隊戰訓崗位干部編制數為 145人,實有145人,其中機關14人,大隊36人,中隊95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1人,中級技術職稱4人,初級技術職稱78人,機關中、高級滅火專業技術干部達到崗位人數的50%。另外根據大連支隊還從基層一線選拔了44名業務素質強、戰斗經驗的豐富的士官擔任代理副中隊長,參與滅火指揮和隊伍管理,壯大一線指揮力量。大連支隊從部隊抽調業務骨干、從大連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選聘專家學者,建立了20人滅火救援專家組,規范了運行機制,明確了分工職責,有效發揮了社會專家在滅火救援以及部隊建設中的輔助決策作用。
強化專業化全勤指揮
根據大連地區滅火救援工作需要和消防隊站建設蓬勃發展的實際,09年大連支隊對執行的《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工作規定》進行了重新修訂,將行政值班與勤務值班剝離,推行支隊、區域、中隊三級指揮制度,按照統一指揮、逐級指揮和各級響應的原則,全勤指揮滅火救援執勤工作。在支隊機關作戰指揮方面,完善了由“總指揮、指揮長、作戰參謀、水源參謀、通訊參謀、戰勤參謀、情報參謀、防火參謀”組成的指揮機構,任命8名滅火救援經驗豐富、組織指揮能力較強骨干擔任支隊指揮長,實行主、副、備三班備勤機制。在全市劃分了12個大隊級作戰指揮區域,每個區域各設5名指揮長,實行24小時定點值班,確保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履行指揮職責。
實行程序化作戰指揮
在部隊執行推行滅火救援力量等級調派機制,重新修訂了《滅火救援力量等級調派方案》,將現役滅火力量編制成38個滅火編隊、18個供水編隊、27個舉高編隊,按照8類5級火災、6類3級災害事故的響應要求,調派相應數量和類型的作戰編隊。在此基礎上,大連支隊根據全市高層建筑、地下工程、商場、倉儲、會展場所、化工單位、易燃易爆企業等重大危險源的區域分布特點,劃分了50個類型區域,分別制定了作戰預案,明確了各區域作戰中主戰編隊和輔戰編隊的戰斗任務。
推行區域作戰聯勤機制
根據災害處置特點,全市形成了西部、北部、東部、中部和主城區5個作戰區域。在西部作戰區,以旅順口區為中心,輻射高新園區和甘井子區西部,形成了擁有9個隊站、43臺戰斗車輛的作戰實力;在北部作戰區,以瓦房店市、普蘭店市、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為重點,形成了擁有13個隊站、61臺戰斗車輛的作戰實力;在東部作戰區,以莊河市為中心,輻射長海縣,形成了擁有7個隊站、35臺戰斗車輛的作戰實力;在中部作戰區,以金州區、開發區、金石灘區和甘井子東部地區為重點,形成了擁有15個隊站、74臺戰斗車輛的作戰實力;在主城作戰區,以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為重點,形成了總數17個隊站、77臺戰斗車輛的作戰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