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八大”消防安全保衛戰宣傳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后,總隊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部局的決策部署上來,以開展《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宣貫工作為契機,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宣傳力量,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宣傳人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載體,開辟“全方位、多領域”的宣傳方式,組織開展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消防宣傳活動,發動強大的媒體宣傳攻勢,攻占十八大安全保衛宣傳“主陣地”,努力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微平臺”架起服務百姓“網絡快線”
總隊官方微博及16個州市支隊微博充分利用媒體和網絡擴散力強,傳播迅速的優勢,指定專人負責微博宣傳,以便民、利民、親民為整體形象,傾情打造宣傳陣營。一方面將有影響的火災或搶險救援,第一時間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向“粉絲們”發布現場救援情況,力求信息發布時間“快”,發布內容“精”,宣傳主題“實”;另一方面在微博上談論了關于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火災隱患舉報投訴、社會單位自身消防建設、以及逃生自救常識等話題,充分運用互聯網促進警民聯系,深受廣大“微友”的歡迎。昆明、大理等地借助微博平臺,心連心、鍵對鍵地接受社會各方面對消防工作的評議監督,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對消防監督執法、滅火救援和執行群眾紀律等方面的訴求,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使微博真正成為消防部隊與社會各界溝通的一條紐帶。
“主媒體”持續給力營造“濃厚氛圍”
十八大安保戰期間,各地在深化和鞏固前期宣傳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搭建與中央級和省級主流新聞媒體的溝通協作平臺,建立良性互惠互利的長效機制。在《云南日報》、云南電視臺、云南人民廣播電臺和七彩公交頻道開設消防宣傳專欄。借鑒與新華社云南分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以合約或協議的形式加強與《人民日報》云南分社、中央電視臺云南記者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云南記者站、《法制日報》云南記者站、《中國青年報》云南記者站等中央駐滇主流媒體和《云南日報》、云南電視臺、云南人民廣播電臺、云南網的溝通協作力度,抓住社會群眾關注的熱點和消防重大事件進行及時報道;對火災信息和整改隱患的報道工作,做到及時、準確、客觀、公正,有效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同時,昆明、大理、玉溪等地通過全面開展消防短信全發送、廣播“戶戶響、村村通”、“QQ互動連你我”、廣告提示全覆蓋等活動,進一步擴大消防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宣傳隊”走村竄戶廣播“平安之種”
消防安全工作依靠媒體宣傳只是一方面,消防安全走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從來是必不可少的。隨著“喜迎十八大,全力保安全”主題活動的持續開展,大理支隊繼續發動由官兵和志愿者組成的12支“下鄉消防宣傳隊”深入開展消防宣傳。宣傳員們經常利用每周周末上門與群眾 “拉家常”、“嘮閑嗑”,了解群眾需求,向群眾宣講消防常識。針對農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的特點,宣傳員們還仔細檢查農戶家里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提醒農戶注意正確的堆放柴草垛、安全使用家用電器以及教育孩子不玩火和遠離易燃可燃物品等,同時還告知農戶注意旱季防火安全,牢記報警電話和報警方法,進一步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識。此外,文山各地紛紛組織消防志愿者走上街頭、學校、大街小巷、企業、社區場所等地開展消防宣傳,全面掀起一股消防“小紅帽”宣傳旋風,與此同時,在版納、昭通、臨滄等地的消防志愿者們也紛紛通過通俗易懂的方言將消防知識傳送給群眾,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志愿者是播種機,用愛心為人們播散著攜手共建和諧家園的火種,一群群著裝艷麗,絢麗多姿少數民族消防志愿者,成了全省街頭巷尾消防宣傳一道別致的風景線,為十八大消防安保工作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村干部”集中充電全面“提升能力”
大理、紅河、昭通等地通過開設“村課堂”,集中對鄉鎮長、村“兩委”負責人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使之成為懂消防法律法規、懂農村消防建設、懂農村消防管理、懂農村初期火災撲救的農村消防工作“帶頭人”和“明白人”。在課堂上,授課人員結合目前農村消防工作現狀,對當前農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從農村火災引發的原因,農村火災的預防方法、如何撲救初期火災和火場逃生等幾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參訓村官們深受教育。結合農村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授課人員對農村消防安全管理要點、應急疏散和滅火演練的組織、防火檢查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并著重強調了村干部要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做好消防檢查及宣傳工作,確保農村防火安全。
“開紅門”迎接賓客零距離“接觸消防”
各地紛紛加大消防站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對外開放的力度,結合消防站對外開放的特點和特色,有針對性地制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宣傳漫畫圖板,增加了消防器材裝備展示數量。通過消防部門積極與社區、教育、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進行溝通,有計劃地組織社區居民、各中小學師生以及單位職工走進消防站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并帶領他們參觀消防整齊劃一的內務設置、營區建設、消防特勤裝備、車輛裝備展示、消防器材展示等。通過有針對性的消防知識介紹、逼真的模擬演示、講求實效的現場操作及參觀消防器材和裝備,力爭使更多的群眾“零距離”接觸消防,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