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迎接全國第22屆“119”消防宣傳日,進一步做好全區消防宣傳工作,積極營造全民參與消防的良好氛圍。九龍坡消防支隊緊緊圍繞“人人參與消防 共創平安和諧”主題,精心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在全區范圍掀起聲勢浩大的消防宣傳熱潮,有效推動了冬季防火工作的開展,為黨的十八大盛會創造了平安和諧的消防安全環境。
領導重視、部門配合,形成黨政領導關心重視消防的濃厚氛圍。為扎實開展好全區“119”消防日宣傳月各項活動,保障活動期間全區消防安全形勢的持續平穩,九龍坡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提早部署,組織區消防、安監、質監、建委、教委、商委等十余部門領導人召開了專題會議,就活動期間全區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集中部署。會議決定由區委副書記鄭和平、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三惠、區政府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廖永、區政府副區長馬超帶領4個消防安全工作督查小組,在宣傳月活動期間對轄區各鎮街、重點部門和重點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實地檢查。集中檢查期間,通過此次集中檢查,及時查找出一些消防安全隱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為及時采取措施整改和鞏固有關工作創造了條件,有效確保了活動期間全區火災形勢的持續平穩。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面掀起“119”消防日宣傳月系列活動熱潮。一是舉辦了一場大規模消防宣傳活動,11月2日上午,九龍坡區政府在楊家坪步行街舉行《消防安全常識二十條》宣貫暨“119”消防日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市消防總隊副總隊長周崇敏、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三惠、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衛、區政府副區長馬超等領導和社會各界群眾100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二是召開了一次新聞媒體“119”消防宣傳月宣傳報道策劃會。為切實做好今年的“119”消防宣傳月活動,支隊宣傳中心主動聯系、積極邀請中新社重慶分社、新華社重慶分社、重慶日報、重慶人民廣播電臺等中央、市級的13家新聞媒體記者,眾多記者齊聚一堂為消防宣傳月活動設置以及新聞報道選題等建言獻策。三是開展了一次消防藝術作品征集評比活動。為豐富“119”消防宣傳月活動形式和內容,消防宣傳月期間,緊緊圍繞《消防安全常識二十條》宣貫主題,支隊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消防書法、繪畫、攝影作品有獎征集評比活動,組織發動全區在校學生、消防志愿者,廣泛開展在學習《消防安全常識二十條》的基礎上創作一件消防宣傳品活動。四是設計編印了一批“119”活動消防宣傳資料。為進一步增強全民消防安全意識,為“119”消防日宣傳月活動做好前期鋪墊,支隊投入13萬余元,印發了《農村消防安全知識讀本》、《家庭消防安全知識讀本》、《社會單位安全知識讀本》、《學校消防安全知識讀本》以及《消防安全常識二十條掌中寶》等資料共計30000余份。五是集中開展了一期消防志愿服務活動。發動全區2萬名注冊消防志愿者圍繞“我為十八大消防安全保衛做貢獻”主題,充分發揮“巾幗消防志愿者”品牌隊伍作用,深入開展社區、學校、單位開展消防宣傳,發放消防宣傳資料的同時廣泛參與查改身邊火災隱患,截至目前,全區已開展巾幗消防志愿服務活動13次。六是集中開展了消防隊站體驗活動。進入11月以來,各基層中隊紛紛舉行了“消防開放日”活動,邀請和組織轄區各級政府機關、楊家坪商圈企業、園區企業員工、學校師生等走進警營體驗消防,通過觀摩、親身體驗、互動等方式,加深體驗群眾對消防的了解與認識,讓他們在零距離感受消防的同時,學習掌握各種實用的消防技能和逃生自救知識。據統計,活動期間,各中隊共開放消防站20次,接待參觀人數達到3000余人。
媒體助陣,強化宣傳,積極營造“119”消防日宣傳月活動宣傳氛圍。為切實加強此次消防宣傳月系列活動的宣傳力度,支隊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充分利用轄區資源,與西城天街、美每家、巴國城三家社會單位攜手合作,利用三處人流密集地段的三塊超寬LED電子顯示屏全天候滾動播放《消防安全常識二十條》以及消防公益廣告的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支隊密切加強同各級媒體新聞記者的聯系,配合各家媒體記者對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報道,積極搶占在央級、市級媒體消防宣傳陣地。活動期間,新華社、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多家中央、市級媒體對系列活動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與此同時,支隊還積極協調區電視、區九龍報、區政務信息網等區級媒體,開設消防專版、專欄,集中對全區“119”消防宣傳月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形成“廣播里有聲音、電視里有畫面、報紙和網絡上有文字和圖像、手機里有溫馨短信提示”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格局。尤其是活動期間,重慶交通廣播電臺走進楊家坪消防中隊錄制了《“90后”消防官兵》專題節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區消防支隊共設置“119”消防宣傳點2000余處,擺放消防常識展板600余塊,發放消防宣傳品萬余份,懸掛宣傳標語3萬余條,上萬名群眾受到了消防安全教育。同時,在各類新聞媒體上發表宣傳稿件20(篇)條。通過一系列的消防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