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發煙的現象。
正確 錯誤
2、具備了燃燒必要條件,并不意味著必定會發生燃燒。
正確 錯誤
3、燃燒只能在空氣(氧)存在時才能發生,在其他氧化劑中不能發生。
正確 錯誤
4、閃點是評定液體火災危險性的主要依據。物質的閃點越高,火災危險性越大;反之則越小。
正確 錯誤
5、物質燃燒或熱解后產生的氣體、固體和煙霧稱為燃燒產物。燃燒產物有完全燃燒產物和不完全燃燒產物兩類。
正確 錯誤
6、煙氣是物質燃燒和熱解的產物。火災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剩余空氣和懸浮在大氣中可見的固體或液體微粒的總和稱為煙氣。
正確 錯誤
7、火焰的顏色與燃燒溫度有關,燃燒溫度越低,火焰越接近藍白色。
正確 錯誤
8、燃燒過程的發生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備條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正確 錯誤
9、物質燃燒是氧化反應,而氧化反應不一定是燃燒,能被氧化的物質都是能夠燃燒的物質。
正確 錯誤
10、燃燒的發生和持續,必須具備必要和充分條件,只要消除燃燒條件中的任何一條,燃燒就不會發生或不能持續,這就是防火與滅火的基本原理。
正確 錯誤
11、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起燃燒反應的物質,均稱為可燃物。
正確 錯誤
12、凡與可燃物質相結合能導致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
正確 錯誤
13、凡使物質開始燃燒的熱源,統稱為引火源。
正確 錯誤
14、可燃液體之所以會發生一閃即滅的閃燃現象,是因為液體蒸發速度較快,所蒸發出來的蒸汽僅能維持短時間的燃燒,而來不及提供足夠的蒸汽補充維持穩定的燃燒,故閃燃以下就熄滅了。
正確 錯誤
15、閃點是評定液體火災危險性大小的重要參數。閃點越高,火災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正確 錯誤
16、火災的發生發展,始終伴隨著熱傳播過程。熱傳播是影響火災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正確 錯誤
17、可燃物質在空氣中與火源接觸,達到某一溫度時,開始產生有火焰的燃燒的現象,稱為著火。
正確 錯誤
18、一切可燃液體的燃點都高于閃點。
正確 錯誤
19、控制可燃物質的溫度在其燃點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災的發生。
正確 錯誤
20、可燃物質由于其滋生所發生的物理、化學或生物變化而產生熱量并積蓄,使溫度不斷上升,自行燃燒起來的現象,稱為自燃。
正確 錯誤
21、可燃物的自燃點越低,發生自燃的危險性就越大。
正確 錯誤
22、由于物質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溫度、壓力增加的現象,稱為爆炸。
正確 錯誤
23、可燃氣體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間的范圍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險性就越大。
正確 錯誤
24、爆炸溫度極限是指可燃液體受熱蒸發處的蒸汽濃度等于爆炸濃度極限時的溫度范圍。
正確 錯誤
25、蒸汽壓非常小或者難于熱分解的可燃固體,不能發生蒸發燃燒或分解,當氧氣包圍物質的表層時,呈熾熱狀態發生無焰燃燒現象,稱為表面燃燒。
正確 錯誤
26、燃燒是可燃物與()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發煙現象。
(A)氧化劑 (B)還原劑 (C)催化劑 (D)穩定劑
27、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現象,稱為燃燒。
(A)火焰、發光 (B)發光、發煙 (C)火焰、發煙 (D)火焰、發光和(或)發煙
28、燃燒應具備()、放熱和發光三個特征。
(A)化學反應 (B)物理反應 (C)光電反應 (D)分解反應
29、根據燃燒的定義()不是燃燒中的常見現象。
(A)火焰 (B)發光 (C)發煙 (D)爆炸
30、燃燒過程中的氧化劑主要是氧。空氣中氧的含量大約為()。
(A)84﹪ (B)82﹪ (C)78﹪ (D)87﹪
31、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統稱為()。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燒產物 (D)氧化劑
32、凡與可燃物質相結合能導致燃燒的物質稱為()。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燒產物 (D)氧化劑
33、凡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統稱為()。
(A)引火源 (B)助燃物 (C)點火能 (D)火源
34、爆炸極限是評定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爆炸危險性大小的主要依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極限范圍愈寬,發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極限范圍愈寬,發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極限范圍愈窄,發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極限范圍愈窄,發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35、固體物質的燃燒形式有多種,()不屬于固體物質的燃燒形式。
(A)動力燃燒 (B)直接燃燒 (C)分解燃燒 (D)蒸發燃燒
36、液體物質的燃燒形式有多種,()不屬于液體物質的燃燒形式。
(A)動力燃燒 (B)直接燃燒 (C)沸溢燃燒 (D)噴濺燃燒
37、下列燃燒產物中,()是不完全燃燒產物。
(A)CO (B)CO (C)H O (D)灰分
38、煙氣的危害性有多種,()不屬于煙氣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減光性 (C)擴散性 (D)恐怖性
39、在液體表面上能產生足夠的可燃蒸汽,遇火能產生一閃即滅的燃燒現象稱為()。
(A)閃點 (B)閃燃 (C)燃點 (D)爆燃
40、可燃物質在空氣中與火源接觸,達到某一溫度時,開始產生有火焰的燃燒并在火源已去后仍能持續并不斷擴大的燃燒現象稱為()。
(A)燃點 (B)閃燃 (C)著火 (D)爆燃
41、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液體會發的蒸汽與空氣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夠產生閃燃的液體最低溫度稱為()。
(A)自燃點 (B)閃點 (C)自燃 (D)燃點
42、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應用外部熱源使物質表面起火并持續燃燒一定時間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
(A)自燃點 (B)閃點 (C)自燃 (D)燃點
43、生產和儲存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液體,其閃點()。
(A)> 8℃ (B)< 5℃ (C)≥ 8℃ (D)≤ 8℃
44、生產和儲存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液體,其閃點()。
(A)> 8℃ (B)<6 ℃ (C)≥6 ℃ (D)≤ 8℃
45、某些固體可燃物在空氣不流通、加熱溫度較低或含水分較高時就會發生()。
(A)閃燃 (B)陰燃 (C)分解燃燒 (D)表面燃燒
46、熱對流是熱傳播的重要方式,是影響()火災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A)閃燃 (B)陰燃 (C)分解燃燒 (D)表面燃燒
47、以電磁波形式傳遞熱量的現象,叫做()。
(A)熱傳播 (B)熱對流 (C)熱傳導 (D)熱輻射
48、熱輻射火災處于()時,稱為熱傳播的主要形式。
(A)初期階段 (B)發展階段 (C)猛烈燃燒階段 (D)熄滅階段
49、由于物質本省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并使溫度、壓力增加或兩者同時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稱為()。
(A)物理爆炸 (B)化學爆炸 (C)粉塵爆炸 (D)核爆炸
50、陰燃是()的燃燒特點。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固體、液體、氣體
51、用水冷卻滅火,其原理就是將著火物質的溫度降低到()以下。
(A)燃點 (B)閃點 (C)自然點 (D) ℃
52、木炭燃燒屬于()。
(A)蒸發燃燒 (B)分解燃燒 (C)表面燃燒 (D)陰燃
53、窒息滅火其主要滅火機理是()。
(A)減少可燃物 (B)降低溫度 (C)降低氧濃度 (D)降低燃點
54、()是衡量可燃固體物質燃燒難易程度的主要參數。
(A)燃點 (B)自然點 (C)閃點 (D)氧指數
55、根據生產的火災危險性分類閃點為()液體的生產屬于甲類生產。
(A)> 8℃ (B)<6 ℃ (C)≥6 ℃ (D)≤ 8℃
56、瀝青的燃燒屬于()。
(A)蒸發燃燒 (B)分解燃燒 (C)表面燃燒 (D)陰燃
57、焦炭的燃燒屬于()。
(A)蒸發燃燒 (B)分解燃燒 (C)表面燃燒 (D)陰燃
58、可燃物質在無外界引火源條件下,由于其自身所發生的()而產生熱量并積蓄,使溫度不斷上升,自行燃燒起來的現象稱為自燃。
(A)物理、化學 (B)化學、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學
59、熱輻射是以()形式傳遞熱量。
(A)光波 (B)電磁波 (C)介質流動 (D)物體接觸
60、根據(),將能燃燒的液體分為易燃液體和可燃液體。
(A)燃點 (B)自然點 (C)閃點 (D)氧指數
61、閃燃往往是可燃液體發生()的先兆。
(A)著火 (B)爆炸 (C)自燃 (D)沸溢
62、無可見光的緩慢燃燒,通常產生煙和溫度升高的跡象稱為()。
(A)閃燃 (B)自燃 (C)陰燃 (D)爆燃
63、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
(A)氧化劑 (B)還原劑 (C)引火源 (D)催化劑
64、液體在燃燒過程中,不是液體本身在燃燒,而是液體受熱時先蒸發為蒸汽,蒸汽受熱后再發生(),溫度達到自然點再燃燒。
(A)熱分解、氧化 (B)裂變 (C)鏈引發 (D)鏈傳遞
65、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都有熱傳導的性能。它們的強弱順序可以分為()。
(A)固體物質最強,液體物質次之,氣體物質較弱
(B)氣體物質最強,液體物質次之,固體物質較弱
(C)液體物質最強,固體物質次之,氣體物質較弱
(D)液體物質最強,氣體物質次之,固體物質較弱
66、關于熱輻射的特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只有在空氣中才能傳播熱
(B)不需要通過真空將熱傳播
(C)不受氣流、風速、風向的影響
(D)以光的速度通過真空將熱傳播
67、下列關于熱輻射的說法,正確的是()。
(A)熱源溫度愈高,與受輻射物體之間的距離越大,輻射越大
(B)熱源溫度愈高,與受輻射物體之間的距離越小,輻射越大
(C)熱源溫度愈低,與受輻射物體之間的距離越大,輻射越大
(D)熱源溫度愈低,與受輻射物體之間的距離越小,輻射越大
68、關于熱對流與通風口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風口的面積愈大、高度愈低,熱對流速度愈快
(B)通風口的面積愈大、高度愈高,熱對流速度愈快
(C)通風口的面積愈小、高度愈低,熱對流速度愈快
(D)通風口的面積愈小、高度愈高,熱對流速度愈快
69、利用破壞燃燒爆炸的基礎的原理,用阻燃劑對可燃材料進行阻燃處理,以提高耐火極限,這樣的防火方法稱之為()。
(A)控制可燃物 (B)隔絕空氣 (C)消除著火源 (D)阻止火勢蔓延
70、利用破壞助燃條件的原理,密閉有可燃介質的容器、設備等,這樣的防火方法稱之為()。
(A)控制可燃物 (B)隔絕空氣 (C)消除著火源 (D)阻止火勢蔓延
71、利用不使新的燃燒條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間留足防火間距、筑防火墻等,這樣的防火方法稱之為()。
(A)控制可燃物 (B)隔絕空氣 (C)消除著火源 (D)阻止火勢蔓延
72、用直流水噴射著火物來降低燃燒物的溫度,這樣的滅火方法稱之為()。
(A)冷卻法 (B)窒息法 (C)隔離法 (D)抑制法
73、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已經著火的空間充灌惰性氣體、水蒸氣等,這樣的滅火方法稱之為()。
(A)冷卻法 (B)窒息法 (C)隔離法 (D)抑制法
74、利用使著火物與火源隔離的原理,用難燃或不燃物體遮蓋受火勢威脅的可燃物質等,這樣的滅火方法稱之為()。
(A)冷卻法 (B)窒息法 (C)隔離法 (D)抑制法
75、利用中斷燃燒鏈反應的原理,往著火物上直接噴射氣體、干粉等滅火劑,覆蓋火焰,中斷燃燒等。這樣的滅火方法稱之為()。
(A)冷卻法 (B)窒息法 (C)隔離法 (D)抑制法
76、液體的火災危險性是根據液體的()分類的。
(A)燃點 (B)自燃點 (C)閃點 (D)凝固點
77、汽油的最小點火能量為()。
(A)0.25. mJ (B)0.2mJ (C)0.3m (D)0.15mJ
78、乙醚最小點火能量為()。
(A)0.2mJ (B) 0. 5mJ (C) 0.0l9mJ (D)0 .1mJ
79、物質燃燒是反應,而反應不一定是燃燒,能被的物質不一定都是能夠燃燒的物質()。
(A)氧化 (B)還原 (C)化學 (D)鏈式
80、分子結構復雜的固體可燃物,由于受熱分解而產生可燃氣體后發生的有焰燃燒現象,稱為()。
(A)閃燃 (B)陰燃 (C)分解燃燒 (D)表面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