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貴州省第144次省長辦公會議研究通過了《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試點方案》。按照《方案》要求,黔東南州各級政府統籌安排,科學推進,積極組織對50戶以上無間距連片木質結構房屋的自然村寨編制消防規劃,實施“寨改”、“房改”、“廚改”、“水改”、“電改”、“路改”,配備消防設施和裝備,健全農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加強消防隊伍建設,實施農房保險,大刀闊斧推進農村消防試點建設。試點建設實施五年來,累計投入經費達2.05億元,完成村寨消防規劃編制644個,完成試點村寨建設157個。
深度調研,科學規劃。按照試點建設方案,各級政府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農村消防試點村寨建設,州委、州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分管領導親自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從相關部門抽調精干人員對農村大寨進行普查、調研。在普查和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試點村寨消防規劃,確保了農村消防建設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規劃,同步立項、同步建設、同步實施。五年來,州、縣兩級共組織專題調研200余次,完成村寨消防規劃編制644個。
制定《細則》,明確標準。州政府組織制定《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實施細則》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試點建設內容和標準》,明確了試點建設具體內容,即:實施“寨改”、“水改”、“電改”、“房改”、“廚改”、“路改”,形成“五圖十表”,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進行明確和細化。同時,各縣市針對不同村寨的不同特點,制作“廚改”、“電改”圖集,使試點建設進一步規范。對列入國家和省、州保護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按照“四改、三保、兩強、一高”的原則實施建設;對非民族文化保護村寨,按照“四改、兩強、一高”和適當房改、寨改的原則進行建設;對普通村寨實施“六改”,按照現代建筑風格,用不燃材料對農戶居住建筑進行徹底改造。
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州委、州政府自2008年以來,每年將20個重點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試點建設納入政府“十件實事”之一,作為重點工程實施。同時,每個縣市根據財力情況,完成2個以上消防試點村寨消防建設,并以責任書的形式把消防建設試點工作目標、任務固定下來,形成州縣齊抓共建的格局。建設中,州委、州政府多次召開全州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及時解決試點建設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州(縣、市)政府先后組織召開試點現場會30余次,認真總結,以點帶面,推廣經驗,整體推進。
因地制宜,分類負責。試點建設由州有關職能部門負責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各級政府具體負責工作總協調、總督導,負總責。州建設局負責編制消防規劃和對廚改、灶改的督促指導;州水利局負責水改的督促指導;州消防支隊負責消防管道鋪設、消火栓安裝及軟件方面的督促指導;凱里供電局負責電改的督促指導;州交通局負責路改的督促指導;州旅游局、州民委、州文化局負責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保護的督促指導;州財政局保證省州補助經費及時撥付到位,并監督經費的使用。針對不同村寨、不同農戶的不同特點,建設、供電、水利、消防等部門按照州政府《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試點建設內容和標準》,進行逐戶調查測算,制作了統一標準、不同類型的“廚改”、“電改”圖集,使試點建設工作規范進行。
監督到位,確保質量。結合試點建設工程量大、涉及農戶多,且水改、電改、廚改、路改等工程需同時進行的實際,各縣市從相關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蹲點督促指導,還專門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培訓,確保每個村寨有1支掌握施工技術、懂得施工要求和標準的施工隊伍,保證了質量。
據統計,2007-2011年間,全州共完成試點建設157個,其中80個為州級示范點,77個為縣級示范點。共實施電改37969戶,廚改33244戶;修建消防水池814個59022立方米;鋪設消防供水管網387.69千米;安裝消火栓1442個,配置消防機動泵373臺、水槍2203支、水帶60960米。
多方籌資,保障經費。各級黨委、政府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試點建設經費投入,確保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省政府每年補助1200萬,五年累計投入6000萬。州委州政府及時將省政府扶持的建設資金劃撥到試點縣市,州、縣兩級政府積極匹配建設資金,整合資源,捆綁農業、水利、建設、旅游等部門的項目資金,積極動員群眾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2007-2011年間,全州共投入試點建設資金20501.64萬元,其中省、州財政補助7569萬元,項目捆綁資金4812.275萬元,縣級政府籌集資金6877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243.36萬元。(來源:貴州黔東南州消防支隊 消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