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羅湖區連續發生“4·17”東門迪可可兒童樂園自動扶梯傷害事件、“4·24”人民南天橋自動扶梯傷害事故和“5·15”桂園街道長虹大廈電梯死人事故等3起電梯安全事故。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事故原因,表示將在15天內對全市10萬臺電梯開展安全隱患全面大排查。
據報道,近年來,全國平均每年發生電梯事故40起左右,關人、困人故障時有發生。電梯屬于特種設備,但卻和千家萬戶有著密切聯系。僅僅將電梯當做普通的生活用品是不夠的,更要認識到其間存在的巨大風險和安全隱患,應想方設法提升電梯安全意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安全監督。
據報道,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高達60%。這就是當下電梯在使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安全漏洞,由于缺乏嚴格監管,缺乏電梯報廢標準,缺乏再次投入意識,缺乏足夠的電梯安全和維護意識,不少電梯安全事故,多是由于“超期服役”、“帶病服役”引起。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大量落后電梯超期服役。
盡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違者“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但由于缺乏標準化的報廢標準,對電梯的使用年限、嚴重隱患等,都沒有細化、數字化界定,有些電梯到期了耍賴不報廢,安監部門也無法界定,拿不出有說服力的執法依據,“因為國家沒有相關規定,我們無權硬性要求使用單位更換電梯”,造成不少電梯為節省成本,鉆空子、打擦邊球,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而電梯事故屬于高空事故,一出事故就是重大事故,這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更有甚者,由于電梯事故不斷發生,不少群眾已經患上了“電梯綜合癥”,一乘上電梯,就忐忑不安,心慌不止。比如廣州八成市民表示坐電梯有心理陰影。電梯事故已經對公眾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
2012年9月,面對電梯事故高發的情況,媒體曾報道說,中國電梯“退休”標準即將出爐??墒?個月過去了,電梯報廢標準仍然處于難產狀態,以致于電梯惡性事件不斷發生。
因此,我們期待電梯報廢標準早日出爐,有了這個強制標準,任何拖延報廢、拒絕報廢的行為,都沒有了理由和借口。到期了仍然不執行報廢,就違反了報廢標準和相關規定,安監部門可以據此作為執法依據,敦促違規者及時糾正,將那些超齡電梯淘汰出運營市場,最終實現電梯報廢處置常態化、日?;H绱?,民眾的乘坐安全感才能得到提升,也才能創造出安全效應的最大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