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產品是防患于未然的產品,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如果消防產品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則必將帶來嚴重的損失。而消防產品由于其專業性較強,一般人很難辨別其真偽等等原因,導致了假冒偽劣現象橫行消防產品市場。
仿冒他人產品,僅僅是消防產品假冒偽劣現象的一種。消防產品假冒偽劣現象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偷工減料,例如,去年的央視“3·15”晚會上曝光的假冒偽劣滅火器,東順消防在生產在筒體時,把滅火器筒體上的鋼板厚度從國標的1.15毫米降到了1.1毫米。在消防水帶上,則表現為沒有“內襯”,比合格消防水帶單薄,承受不了足夠水壓,易斷裂,易破碎。
以次充好,這在滅火器和防火門上表現得最突出,例如在生產ABC干粉滅火器過程中,以含量20%磷酸二氫銨的滅火劑冒充50%含量的滅火劑。而假冒偽劣防火門的門扇中填充的是早已淘汰的硅酸鋁纖維棉、質量較差的防火巖棉,甚至是能讓防火門變成“放火門”的塑料泡沫或者蜂窩紙。在消防水帶上,則表現為將本應為鋁制產品的消防水帶的內扣式接口換成塑料材質,重量很輕。
除了以上這些現象,消防產品假冒偽劣現象還表現為無證生產、貼其他廠家的標志等等。這些亂象的存在嚴重擾亂了消防市場的有序發展。今年的“3.15”期間,各地開展了消防產品的專項檢查行動,收繳了大量的假冒偽劣消防產品。而從近兩年的消防專項檢查來看,結果也不讓人不樂觀。例如,天津市發布的消息稱,通過近兩年對全市防火門、消防應急燈具、防火涂料的抽檢和建筑工程產品現場一致性檢查看,產品抽檢合格率不超過50%,有些產品甚至更低。2012年,天津市曾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16個生產企業的18個消防應急燈具產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僅為33.3%。此外,重慶市質監局對建筑通風和排煙系統用防火閥門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為25%。
可見,消防產品假冒偽劣現象仍然嚴重。近年來,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消防產品的檢查力度,大大減少了假冒偽劣現象。此外,各項法規規定也紛紛出臺,以杜絕假冒偽劣消防產品進入市場。但是,筆者認為,有關部門的檢查并不能夠起到“根除”假冒偽劣現象的作用,市場的有序發展,還需要生產廠家加強自律。
>>推薦閱讀<<
香港一村屋起火致1死3傷 火災原因很可疑
消防類產品型式認可實施規則
東莞公交車爆炸 原因疑似零件老舊
淺談細水霧系統部分部件設計
細水霧自動滅火系統的滅火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