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樓3日發生火災,再次燒痛人心。繼2013年湖南鳳凰古城火災之后,在最近不到一年時間里,云南麗江古城、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貴州黔東南多處古老苗寨侗寨發生火災。作為防火重中之重的古城古寨,緣何火災頻發?
現狀被燒毀的除了建筑還有民族文化
“古城再也經不起燒了,先是香格里拉獨克宗,再是麗江束河,現在又是巍山,都還沒去過呢,大火燒得好心疼啊!”“待我再故地重游時,你還能留下什么?”……面對3日云南巍山火災,網民再次發出感嘆。
而在與云南相鄰的貴州省也“寨火不斷”,20多天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具有幾百年歷史的久吉苗寨“火燒連營”,286間房屋被燒毀。
同樣是在黔東南州,2014年1月25日凌晨,鎮遠縣報京大寨核心區發生火災,148棟房屋被毀。報京大寨是黔東南北部地區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國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這些“受傷”的古城、古寨,被燒毀的不僅僅是建筑房屋,更毀壞了民族文化。發生在2014年1月11日的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火災,除燒毀房屋343棟,還有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藝術品被燒毀。
“民族文化千百年,消失只需一瞬間。”貴州省一位從事文化工作的基層干部痛心地說。據貴州省有關部門統計,自2000年以來,僅僅黔東南州就發生村寨火災3590起,燒毀房屋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
原因用火用電不當、設施不完備
筆者梳理發現,在多起造成重大影響的古城古寨火災中,用火不慎、不規范使用電器是造成火災易發、多發的直接原因。
2014年1月發生的云南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火災,經認定為一客棧經營者唐某用電不慎,導致窗簾起火引發;2014年4月發生的云南束河古鎮火災,經查明為一名菜館老板將未熄滅蜂窩煤爐置于館內,引燃周圍物品所致。經消防部門及公安部門鑒定,導致貴州劍河久吉苗寨火災的原因是,該村一名村民使用劣質插座短路引起。
“在很多農村地區,只要能通電,電話線都能當做電線使用。”劍河縣副縣長龍國金說,很多老百姓在購買插座、電線時,貪圖便宜,不少都是“三無”產品;老百姓私自接電線、隨意搭線的現象也較為普遍,留下安全隱患。
采訪中,多名基層干部坦言,由于一些地區居住密集,且房屋多為木質結構或磚木結構,火災很難徹底杜絕。但筆者發現,一些基層干部思想麻痹大意,平時對消防安全不重視,“思想安全弦”層層“衰減”是造成“年年喊防火,年年發火災”“小火釀大災”的根本原因。
以劍河縣久吉苗寨為例,2013年11月寨子曾發生過一次火災,造成20多戶房屋被燒毀;2014年12月,被燒毀的房屋還沒有完全重建好,又再次發生火災。
據久吉村支書邰清華介紹,火災發生當天上午,當地派出所、安監站、財政所還在村里組織了消防演練,火災發生時,他和幾個村干部正在離著火點幾十米的地方。由于村里的消防水池已漏水損壞,新的水池正在修建,加之當天風勢兇猛,火勢無法控制。
一些地方消防設施缺乏也是火災頻發重要原因。據統計,黔東南州50戶以上的木質房屋集中連片的大村寨有3922個,絕大多數村寨沒有消防設施或不配套。
措施應扭轉“重開發、輕保護”傾向
“希望政府盡快完善消防設施建設,杜絕建筑本身的消防隱患。”一些居住在古城鎮、古村寨的群眾說,政府在電路改造、廚房改造等方面應給予適當補助。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曉云認為,對于古城等歷史遺存應扭轉“重開發、輕保護”的傾向。政府應對傳統民居建筑進行翔實的調查研究,制訂保護規劃、進行科學的開發引導和必要的資金投入。
在很多古城、古村,除游客外,在家留守的多為老人、兒童,在用火、用電方面不夠規范,極易引發火災。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處長文邦友建議,在對硬件設施加大投入的同時,結合民族節日、文化下鄉等契機,組織開展消防安全知識進村、進校園,加強鄉鎮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者消防隊伍等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