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火災最大弱勢群體之一
近日,荔灣區南岸路附近一座十層高建筑的2樓發生火災,廣州市消防支隊出動7臺消防車、40名消防官兵趕赴現場。參與救援的消防員稱,被困屋內的是一名平時只能靠輪椅行動的孤寡老人。當時,滾滾濃煙不斷從屋內冒出,明火仍在蔓延。救援過程中,消防員在著火房間的床底找到被困老人,此時老人身體僵硬昏迷過去,部分身體部位被灼傷并出現脫皮,所幸仍存在生命跡象。消防員將老人救出火場并送往醫院進行搶救,隨后又在著火樓層成功疏散出兩名老人家,并將他們轉移到安全位置。
而在去年12月11日上午8時許,海珠區新港中路一靠近珠江邊的民房起火,民房內堆滿易燃廢品,大火瞬間吞沒房屋,足足燒了一個小時。大火蔓延到隔壁居民樓的一戶人家,而該戶只有一位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事發后,老人順著樓梯一直爬到樓下,被街坊發現時已經被熏暈。
類似的真實案例比比皆是。記者了解到,2012年廣州火災亡人數中60歲以上老人有3人,占火災亡人總數的27.27%。2014年火災亡人數中為20人,60歲以上老年人為3人,占比15%。消防部門透露,目前,我國老年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4.9%,每年火災中傷亡的老年人約占傷亡總人數的30%。公安部消防局2014年首次國民消防安全常識知曉率調查顯示,老年人群體的火災防范意識和火場自救逃生知識技能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群體。老年人已成為火災中最大的弱勢群體之一,消防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老人火災存在五個主要原因
火災為何偏愛找上老人家?經過對近年來的火災案例分析,消防部門發現老年人火災的有五大主要原因:冬季電暖器、電熱毯等取暖設備使用不慎;沒有養成良好的消防安全習慣;用火不慎;家中電線老化等故障引發火災以及因身體缺陷致使遭遇火災無法及時正確逃生。
“不要小看臥床吸煙這個不良習慣。”消防部門透露,一根香煙的燃燒時間通常在10分鐘左右,丟棄的煙頭燃燒時間也在1~4分鐘。實驗證明,香煙引燃棉絮、木棉需要3~7分鐘,引起腈綸著火僅僅約需1分鐘。當前,老年人處于獨居狀態的情況較多,由于行動能力較弱,反應遲緩,加之有的長期臥病在床,對用火、用電以及吸煙、點蚊香等極易引發火災的危害性認識不夠,缺乏火災防范意識,一旦災情降臨,因體能等個體因素導致自救能力差,成為火災受害者。
此外,部分老年人生活較為節儉、樸素,喜歡在居住場所存放紙皮紙箱等較多可燃物品,火災危險性較大。老年人的居住環境通常也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比如房屋老舊,臥室與其他房間功能沒有區分等。
子女親人是最重要的安全衛士
“見過火災,但是沒有經歷過,萬一真碰上了火災,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跑。”昨日,海珠區某小區附近的一家日雜檔口門邊,一位阿叔邊說邊炒菜,所用的電磁爐插在一個老舊的插線板上。而家住廣州大道南的陳阿姨則坦言,因為上了年紀記性不好,她曾光顧著“追”電視劇徹底忘了自己還在燃氣灶上煲湯,直到女婿回家才發現廚房里滿是煙霧,鍋底都差點燒穿,“當時家里還沒滅火器,想想都后怕。”那如今有沒有配滅火器?會不會用?面對記者的提問,陳阿姨有些發窘,“有一個小的(滅火器),但一次也沒用過。”
如何預防老年人火災安全事故?消防部門稱,預防老年人火災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細節做起,子女親人則是預防老年人火災最重要的安全衛士,而老年人不要因為年齡大記憶力下降而盲目拒絕一切新事物,也不要嫌麻煩忽視消防安全行為,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養成良好的消防安全習慣。
對獨居老人、養老機構“家訪”
作為超大城市的廣州,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按照廣州市老齡委、民政局、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已超過133萬,占戶籍人口的16.03%,初步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越秀、海珠、荔灣等區的老齡化程度已經超過20%,并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還顯示,廣州市戶籍老年人中,80歲以上的占15.96%,且失獨老人達到1369人。
記者了解到,針對養老院、獨居老人家庭,廣州公安消防局于日前聯合民政部門、發動村居社區,通過“串門”、“上門”,對獨居老人、養老機構開展了一次系統的“家訪”,一次火災隱患排查,面對面講授消防知識,協助老人進行一次火災模擬逃生演練。
為了將其效應持續下去,消防部門和消防志愿者們也走進社區訓練老人學會使用滅火器材、演練逃生。“相對傳統授課宣傳,我們覺得實操更重要。”消防志愿者說。去年,廣州在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等區的80余個社區開展了活動,今年將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進社區”的力度。
為獨居老人至少配備逃生面具
有市民提出可否為獨居老人安裝簡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比方說在老人家中安裝煙霧報警器,聯通居委會或小區物管或是附近的微型消防站,保證在緊急情況下有人能夠及時報警并前來幫忙救人、滅火?
對此,平安廣州志愿服務總隊總隊長鄧躍暉認為,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僅能作為一種輔助補充,“還是很被動”。如果報警器所連接的一端沒有人24小時值班監控,那么這種方式效用也不大。且在等待他人救援的過程中,并不能保證老人的人身安全。
“火災發生了該怎么辦?滅不了就盡快逃生。”鄧躍暉表示,他更看重的是老人家對初期火災的處理以及火災發生后3分鐘內的逃生。按他的想法,為獨居老人在廚房以及家中用電集中處分別安裝一個自動噴淋裝置,配備一個逃生面具和一個干粉滅火器,就可以對老人起到很大的保護作用。“但目前,據我所知,哪怕把只有一個滅火器不管過不過期的都算上,廣東居民家庭滅火逃生裝置配備率僅約5%,這一比例在全國范圍內還算較高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鄧躍暉坦言,為城中的獨居老人配齊他所提到的4個家庭滅火逃生裝置實在是件“大工程”。但他呼吁,請為獨居老人至少配備一個逃生面具,以隔絕有毒煙氣,減少在火災中因煙熏致死的幾率。
鏈接:
近年廣州發生的幾起老年人傷亡火災
2012年1月24日3時20分許,花都區花東鎮李溪村一處民宅發生火災,造成一名獨居的85歲老年人死亡,起火原因為臥床吸煙引起。
2012年3月15日5時40分許,蘿崗區永和開發區賢江村來安市場后的一座平房發生火災,起火建筑為單層磚木結構,一名76歲的老人在火災中喪生。起火原因為使用電暖器不慎引燃可燃物所致。
2013年5月28日3時12分,南沙區萬頃沙鎮新安村一處民宅發生火災,在火場清理過程中發現1名73歲的男性死者,起火原因為電源線路故障引發。
2014年8月25日,越秀區大德路一民居在女主人外出買菜期間起火,現場有1名老人被困。明火撲滅后,被困老人隨后被證實已經死亡。
2014年11月25日,荔灣區光復南路一棟四層的磚木結構老屋起火,1名八旬老人一度被困受傷。起火原因初步懷疑是樓內一租戶拾荒用火不慎引起。
小貼士:
7招預防減少老年人消防隱患
1.不在屋內、走道、陽臺堆放雜物、廢品,以免堵塞安全疏散通道。
2.不私拉亂接電線,不超負荷使用電器,及時提醒老人更換老化或劣質插線板。
3.安全使用電器,電熱毯.滅蚊器.取暖器用完要及時拔掉插頭,不折疊使用電熱毯。
4.使用明火取暖時,切記不在火源旁邊存放易燃可燃物,家中如設有佛堂.香爐,要及時熄滅煙灰,不在周圍堆放可燃祭品,子女可鼓勵老人盡量去寺廟燒香。
5.幫助老人定期清理灶臺和煙道油污,不在灶臺周圍存放易燃物,煮食時人不走遠,出門前要關閉電源、關燃氣。
6.不隨手亂扔煙頭,不躺在沙發上和床上吸煙。
7.發生火災時,首先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不盲目救火,及時呼救和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