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隨時自查消防隱患
德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化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肉制品10多萬噸,共有員工3700多人,屬勞動密集型企業。1月6日一大早,記者來到該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兩名公司巡查人員一上班就穿上工裝,帶上記錄本和消防管理終端開始巡查。在消防管理終端上按完指紋后,他們對場內的消火栓、水帶和水槍的完好情況一一進行了檢查,并及時填寫巡檢卡。據了解,該公司實行每日消防巡查制度,并在每個車間、倉庫都安裝了消防從業人員管理終端,實現了消防巡查遠程監控。
消防從業人員信息終端,是德州市消防安保公司開發的消防從業人員的管理平臺,經過消防培訓的人員會在管理平臺中進行登記,消防從業人員值班、巡查時需要進行指紋認證,認證信息將被傳送到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
除此之外,我市各級消防部門每月都定期到轄區企業開展滅火及疏散演練,并給員工講解消防知識,有效促進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使員工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自開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專項治理以來,德州公安消防部門深入排查火災隱患,強化安全措施,開展自查自糾,不斷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有效提高了企業防控火災的能力。
執法記錄儀全程記錄執法過程
為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工作細節化,確保執法人員在開展監督檢查時,不流形式、不走過場,德州公安消防支隊配備2套執法取證信息管理系統,并為全市55名消防監督員每人配備1部執法記錄儀,全程記錄執法過程。同時,依托“警務云”建設,將原有的消防執法終端升級為警務通終端,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將檢查情況現場錄入《消防監督管理系統》,實現了移動辦公執法模式的跨越發展。
執法取證信息管理系統中,每臺信息港能同時連接6臺執法記錄儀,能夠自動充電、自動存儲取證信息,取證信息按設備編號、攝錄日期等自動歸類,使操作更趨于智能化。設備的領取和歸還都必須由監督員本人簽字確認,具體的管理則由檔案管理員統一負責。
此外,德州消防支隊還對檔案室進行改建,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并整理歸檔了1998年《消防法》執行以來的各類執法檔案共7類8265卷,可以隨時抽取。針對之前對同一單位多次進行檢查,但是檔案保留不全、缺失等現象,對重點單位檔案實行了實名制存放,一人一檔、一單位一檔,執法記錄儀視頻資料同時存入重點單位檔案。同時建立了檔案審計化移交制度,防火處長、大隊長等有執法審批權的領導離任離崗時,由支隊安排專人監督辦理執法檔案的移交工作;一般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離任離崗前則在本單位負責人監督下辦理移交工作,有力提高了檔案管理質量,確保了執法檔案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社會單位實名制“點對點”監管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德州市公安局將全市1048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排查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一明確“列管人”,實施消防監督員、公安派出所民警“點對點”監管。
在對列管單位定期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實施錯時檢查制度,明確規定每名消防監督員每月檢查不少于2日,每季度夜間檢查不少于1次。嚴格落實“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將責任、風險與列管人員“全額捆綁”,確保重點單位管理“專人、專責、及時、高效”。
為吸取濰坊壽光重大火災事故教訓,防止群死群傷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2014年11月19日,德州市消防安全委員會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摸排力度,堅決杜絕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發生。各縣(市、區)政府分別與各鄉鎮政府(街道辦)、職能部門簽訂責任書185份,各鄉鎮政府(街道辦)分別與各企業簽訂責任書599份,層層傳遞壓力,落實管理責任,建立起政府、部門、企業三級責任體系,加強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單位18227個,實名登記勞動密集型企業599家,責令三停單位7家,臨時查封單位7家,罰款107萬元,全力推動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推進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跨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