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位明確職責
社區消防管理落實“三個捆綁”
針對社區消防工作實際,從公安派出所抽調專門人員,派駐社區任社區消防民警,主要從事消防管理工作,在管理上落實“三捆綁”。
一是與社區工作捆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落實消防民警任居委會副書記(副主任)或居委會主任助理,提升消防民警話語權,增強消防民警扎根社區、服務社區,與社區共榮辱的信心和決心。今年,東勝區林蔭街道辦事處任命5名社區消防民警擔任社區副書記,協助社區書記抓消防網格化工作,有效改變了以往社區消防工作在網格管理中比重小、作用不突出的“雷聲大雨點小”局面。
二是與社區組織捆綁。提請市政府出臺《鄂爾多斯市社區網格員消防工作考核辦法》,明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社區消防民警是社區網格員的雙重管理主體,網格員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和社區消防民警的帶領下開展工作”,破解了社區消防民警不能有效服務社區工作,社區書記(主任)與社區消防民警工作銜接不到位,社區消防與社區管理條塊分離等突出問題。
三是與網格員捆綁。明確網格員7項主要職責任務和6項基本工作要求,對社區消防民警與網格員實行“雙重捆綁考核”,即:街道辦事處對網格員消防管理的考核結果,同時作為派出所對社區消防民警考核的重要依據,按照一定比例計入對社區消防民警的考核得分,形成“任務同擔、管理同抓、責任同負”的工作格局,解決了頂層消防設計與基層工作落實的上下兩張皮,和網格員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難題。
整合資源優化模式
社區消防運行推行“三個相加”
針對社區消防工作警力不足、排查不徹底等現狀,在社區消防運行上推行“三個相加”。
一是推行“1+N”,構建群防群治“組合體”。成立以社區消防民警為主體,網格員為輔助,信息員、巡邏隊員共同參與的警力“組合體”,簡稱“1+N”。網格員、信息員、巡邏隊員在社區消防民警帶領下,承擔網格內的消防工作職責,履行“四個必須”,即:每天必須到網格內進行一次防火巡查、每周必逐戶查訪一次、每半月必向社區黨組織匯報一次工作情況、每月必向所在消防大隊匯報一次消防工作;在管理規范上建立“三會”,即:每天晨會、每周例會、每月考核通報會;業務技能上開展“三訓”,即:社區每月、街道每季度、旗區每半年學習培訓;在考核評比上實行“四考”,即:市、區兩級綜治辦每季抽考一次,街道辦事處和社區每月考核一次。
二是推行“5+2”,實行消防管理服務“全時段”。把延伸管理服務作為社區消防網格化的重要抓手,實行五天正常上班,雙休日輪流上班,即“5+2”工作制。雙休日、節假日每天安排一名社區消防民警帶班、三分之一的網格員上班,在網格內開展排查,確保火災防控無“斷檔”,重點時段防控無“漏洞”。
三是推行“白+黑”,實現錯時檢查“全覆蓋”。建立“白+黑”錯時工作模式,白天居民上班時,網格員將工作重點放在巡查防范、看護管理上,確保居民放心出門、安心工作;中午、晚上居民在家時,網格員將工作的重心轉到上門送消防知識,送服務、解難題,等工作上,確保社區消防安全萬無一失。
固本強基成效顯著
社區火災防控效能實現“三倍增”
一是工作力量倍增。康巴什新區雍景紫薹、珠江社區、施營社區實行網格化消防管理后,將社區劃分為5個網格單位,配備網格員5名,5名網格員旗下又創建信息員、巡防隊員23名,社區消防輔助力量呈幾何數遞增,有效緩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壓力。工作中,網格員依托信息員進網入戶,開展消防動態信息掌控,將社區消防民警、包片消防監督員從大量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研判消防工作、落實防控措施。
二是工作效率倍增。社區網格管理以其捆綁功能、整合資源、立體服務的特點,實現了社區消防工作從“無處下手”向“有序推進”轉變,火災隱患排查從千篇一律的走馬觀花檢查,向針對性整治、重點式防范轉變,消防服務力量從“分散化”向“集約化”轉變。今年以來,社區網格員和社區消防民警共檢查整改居民家庭火災隱患3000多處、小區公共場所火災隱患1025處,接受居民咨詢消防難題800多個。
三是服務能力倍增。今年以來,通過社區網格員發送消防宣傳資料10萬份,張貼“消防安全提示語”1.2萬份,征求群眾對消防工作意見和建議2328條,人民群眾消防安全滿意度始終保持在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