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村鎮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消防安全工作滯后現象日益突出,也將農村火災防控推上了風頭浪尖。對此,鹽城公安消防支隊黨委一班人緊密結合農村消防工作實際,致力破解“保障、整治、教育”三大難題,切實強化農村地區火災防控能力,遏制農村地區火災多發勢頭。
破解保障難題:政府有義務
“農村地區火災高發,究其原因是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識薄弱,只有從源頭上進行預防,政府加大農村消防設施投入,將社會面消防宣傳工作普及化,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農村火災事故的發生。”鹽城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夏存喜這樣說。
5月4日,鹽城市委、市政府明確將各地農村消防安全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層層簽訂《消防安全目標責任書》,定期檢查、考核,嚴格落實消防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支隊將農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與轄區派出所實行責任捆綁,包片、包點到人。街道、鄉鎮每季度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安全督導和檢查,居委會、村委會委員每月開展一次全面排查,突出對火災多發季節、重大節日和農業收獲時節的防火檢查。
此外,由消防監督員組成的“送安全到鄉鎮”宣傳小組,還定期協調解決村鎮及鄉鎮企業開展消防安全自查行動,幫扶整改火災隱患。通過走訪調查形成書面報告,提請市政府將村鎮消防規劃納入新農村改造整體規劃,并有計劃地改造以易燃建筑材料為主體、房屋集中、火災荷載大的鄉村。
破解整治難題:監督無盲區
亭湖區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王愛豐說:“在我們轄區,大大小小的企業加起來有上千家,而全區的監督員不過6個人,要是想實現全區農村地區消防監督的完全覆蓋,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對此,區公安局專門成立了“一村一警”消防警務工作小組,將治安協警、巡防員納入消防工作職責范疇,實現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工作制度,并制定警民聯系卡,分片包干、明確獎懲,確保將消防警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在亭湖區新興鎮新界村,由村支書帶頭的“夕陽紅”宣傳隊,帶領招募的村民志愿者隊伍,定期到消防部門開展志愿者業務培訓,提升志愿者隊伍的理論實踐水平,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墻。針對派出所民警消防業務知識相對欠缺的實情,由消防部門定期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推動農村派出所民警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切實發揮火災基礎防控工作職能。
為完善農村自防自治體系,鹽城市政府還明確各級村鎮建立村民防火工作自治小組,每月定期開展防火檢查和巡查、消防宣傳教育、志愿消防隊訓練等消防事務。由村委會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建立70余支農村義務消防安全隊伍,負責對各聯防戶家庭火、電、氣的使用等進行監督,最大限度地拓展基層消防力量的覆蓋面。同時,對鄉鎮民兵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增強鄉鎮自我抵御火災能力。
破解教育難題:宣傳全民化
隨著農村地區火災發生的頻率和所造成損失的逐漸上升,給農村火災防控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幾年來,我省社會消防宣傳成效顯著,但火災統計結果及形勢分析表明,農村地區群眾的消防意識普遍偏低,所掌握的消防基本常識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