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文物保護消防設施建設資金已近億元
“安徽省目前古建筑以明清時代遺留為主,多數為木質結構,由于建材老化,特別易燃;加之現在電力、燃氣的應用,更是增加了很多火災隱患……”安徽省文物局何長風局長介紹:“在安徽省130處國保單位中,有84處文物建筑,其中中古建筑群、古村落有12處。安徽省境內的文物建筑數量大、分布廣,文物建筑的消防設施配置缺口很大,消防系統建設工作刻不容緩。由于缺少完善的消防系統,多數文物建筑存在較為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燒連營”,將會導致無法彌補的災難性損失”。
何長風介紹說,目前,安徽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成消防供水設施建設及消防設施建設項目已通過國家文物局立項批準的和消防工程方案已通過審核的、消防工程項目在建的有20余處,還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系統建設項目正在申報審批中。“十二·五”以來,安徽省投入文物保護單位消防設施建設資金已近億元。
古建筑消防系統方案應實現“定制化”
安徽省消防總隊相關人士表示:“我國古建筑分布廣泛、形式多樣,南、北、東、西差異都很大。環境和結構的不同對消防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護的方案也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在進行消防方案設計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準確地辨識火災危險源,通過周密的定制化方案提高古建筑消防保護水平。”
黟縣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汪朝暉主任說:“古建筑的消防保護歷來都是行業內的重大挑戰,科大立安公司通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強有力的科研實力和認真負責的社會責任心,在宏村消防系統建設項目中采用了全面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全面提升了古村落的整體防護效能,為安徽省古建筑消防系統工程建設樹立了樣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科大立安對宏村每棟建筑都進行了火源掃描
2014年,國家文物局啟動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百項工程,安徽省有6處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百項工程,24個傳統村落入選整體保護利用項目。
宏村的消防系統建設項目共涉及村中270余棟建筑,實現了對宏村古建筑的全覆蓋保護。記者從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解到,與一般消防系統解決方案不同的是:宏村的消防系統實行了“量體裁衣”的個性化設計。在項目實施方案制定中,施工單位通過全面細致的實地勘察和火災風險評估,完成了每棟建筑的火災危險源辨識與火災危險性分析。黟縣宏村消防系統建設項目充分體現了“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理念,這也是安徽出版集團近年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要戰略部署。
“這次安徽宏村的消防系統建設方案進行了‘個性化’的消防設計,從設計思想到系統選型都是根據宏村實際情況來設計選型的,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案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汪箭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