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回鄉掃墓祭祖的人不在少數,而掃墓期間的防火工作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點。這不,湖北隨州市安居鎮的一條防火標語就引來了社會關注。
一張關于掃墓祭祖安全公告的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傳
前幾天,一張關于掃墓祭祖安全公告的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圖片內容為:“各位朋友:清明節上墳祭祖,要注意防火。因一時疏忽而引起火災,如發現一處,除追究刑事責任外,并鏟除祖墳,望大家相互監督,注意安全,謝謝合作!”落款為“安居鎮安南村委會”。
無獨有偶,浙江溫州樂清市柳市鎮上,也出現了一條類似的“霸氣”標語:“上墳引發火災,墳墓一律拆除。”
兩地的林業、消防部門工作人員皆表示,發布公告的初衷是想起到防范和震懾作用,提醒村民注意防火,并不是要把墓給拆了。但即便如此,不僅村民,網友們也表示很難接受,本就是祭祖思賢的傳統節日和活動,何必以如此暴戾的態度和方式與之相對呢?
其實,霸道雷人的標語一直是一些地方存在的問題,不僅在清明節,也在其他節日,不僅在節慶時間,也在平日的政策宣傳推廣上。但說起來,這些標語的設計者似乎總是振振有詞——為了達到營造更文明的社會氛圍、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素質、為了對潛在的不守規矩起到震懾作用、為了提高宣傳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實際上,說到底,如此粗暴的“震懾”反映的恰恰是管理部門以“文明”為借口的“不文明”。
真正的社會風尚道德建設,需要管理部門從一點一滴處做起,以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教化。試想,動不動就“震懾”,其實是政府將自己放在了老百姓的對立面。動不動就以“拆墳”“鏟墓”這樣的驚人之語示人,其實恰恰是最有悖于傳統與文明的言行。
因此,一個文明、和諧社會的營建,首先需要政府管理部門文明的管理和引導,以粗暴的手段永遠抵達不了文明高地。
社會文明的第一課,也應當是宣傳文明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