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騰空、濃煙蔽日……4月12日15時,北京市豐臺區(qū)萬隆匯洋燈飾時代廣場附屬建筑一彩鋼板倉庫突發(fā)火災。
彩鋼板倉庫與主體建筑僅隔著15米遠的平臺,平臺上還有各類管道相連。一旦火勢蔓延,6萬平方米的商場將付之一炬。
“這是一場惡戰(zhàn)!”豐臺區(qū)消防支隊支隊長劉永利告訴記者,接到出警命令后,大家都知道這次的撲救任務十分艱巨。
在現(xiàn)場,高溫烈焰烘烤,像針扎一樣刺痛著臉龐;濃煙遮擋視線,伸手不見五指……蹲守噴射、鑿洞注水、全力堵截,官兵們迎難而上,與火魔斗智斗勇、與時間拼命賽跑。
經(jīng)歷3個小時的奮戰(zhàn),官兵們最終將大火撲滅,成功護住了毗鄰6萬平方米商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過火面積約800平方米。
突發(fā):電焊引燃倉庫
聞警而動,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
4月13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著火的是位于豐臺路口東北角的萬隆匯洋燈飾時代廣場。多位目擊者回憶,12日15時左右,突然看到有黑煙冒起。黑煙躥得很高,幾公里外都能看到。起火的并非銷售燈具的主樓,而是旁邊的一座三層彩鋼板房。這是商戶們的倉庫,里面存放著一些燈飾等商品。
劉永利告訴記者,起火的原因已初步查明,是由于工人在進行電焊作業(yè)時引起。火是從倉庫中間位置103房間開始著起來的,火勢很快向兩邊蔓延。
記者進入現(xiàn)場看到,著火的彩鋼板房倉庫是一個長方體的彩鋼板房子,大概15米高。燒得最嚴重的,是中間部分的二層和三層。三層以及頂棚已經(jīng)被燒得凹陷變形,隨時會有倒塌的危險。幾乎所有被引燃的彩鋼板墻壁,都已被燒化了。
記者注意到,現(xiàn)場還散落著一些消防官兵用過的水帶,可見當時的戰(zhàn)況有多激烈。盡管彩鋼板倉庫已經(jīng)燒得面目全非,但與倉庫毗鄰的商場卻完好無損。
“我們趕到現(xiàn)場時,火勢正處于猛烈燃燒狀態(tài)。”豐臺區(qū)消防支隊北大地中隊指導員付邦龍告訴記者,作為轄區(qū)消防中隊,他們第一時間出動7輛消防車、39名官兵趕赴現(xiàn)場。
“當時火勢已向東側蔓延,濃煙滾滾。如不及時控制火勢,一旦燒著主樓,麻煩就大了。”付邦龍說,中隊迅速部署力量進行火場偵察,做好戰(zhàn)斗準備,并組織人員疏散和現(xiàn)場警戒。
“著火物為倉庫存放的燈飾、紙箱,火場無人員被困。”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官兵們從火場北側出3支水槍,一支水槍進行內攻,一支水槍在火場外進行火勢壓制,另一支水槍在倉庫頂部堵截火勢向東面蔓延。
與此同時,官兵們在火場的西北側出兩支水槍堵截火勢,防止火勢向南側主商場和東側倉庫蔓延,并把32米云梯車停靠在北側進行滅火。
攻堅:鑿洞注水控火
斗智斗勇,迅速完成堵截任務
“火勢猛烈,僅用常規(guī)辦法滅火很難奏效。”付邦龍說,由于倉庫內部燃燒物為燈飾品和紙箱,燃燒速度非常快,再加之彩鋼板倉庫燃燒后容易坍塌,給撲救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同時,倉庫著火后,防火卷簾放下,火一直在里面燃燒,要想短時間滅火非常難。“這樣下去,可能會延誤大事。”付邦龍說。
“如何盡快滅火?”成為擺在官兵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鑿洞注水!”有過豐富滅火經(jīng)驗的付邦龍想到了這個點子。
付邦龍觀察風向發(fā)現(xiàn)當時正吹著北風。如果從前面鑿洞,北風一吹,火勢就有可能向南面蔓延,直接威脅著主體建筑安全。
事不宜遲,必須上三層平臺,從后面鑿洞滅火。
然而,此時烈焰吐著火舌,濃煙彌漫現(xiàn)場,爬上三層平臺鑿洞滅火非常危險。
“讓我上!”班長沈凱、張宏偉主動請纓。他倆都是北大地中隊攻堅組1、2號車領頭人,一起參加過百榮世貿(mào)商城火災、大紅門木材廠火災等重大火災撲救工作,有著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
“好!注意安全!”得到付邦龍允許后,他倆帶上兩名水槍手掩護,從西側扶梯往三層平臺爬。
“往上爬才知道,危險程度比想象中要大。臉上、耳根子都感覺像火烤一樣。”張宏偉告訴記者,迎著撲面而來的濃煙烈火,攜帶沉重的破拆工具,再背上空氣呼吸器,往上走一步,腳上就像灌了鉛一樣沉,只聽見自己大口大口的喘氣聲。
“無論如何也要完成任務!”攻堅組隊員個個意志堅定。大家咬緊牙關上了三層平臺。
“快!快!往我們身上噴水。”沈凱、張宏偉一邊對水槍手說著,一邊操起破拆工具開始鑿洞。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沈凱、張宏偉平時在訓練場上是“呱呱叫”的尖兵,業(yè)務能力非常強,什么裝備到了他們手上玩得都很“順溜”。關鍵時候果然有用,不出30秒,他們就鑿出一個洞。往里面注水后,倉庫中的一個隔間火勢就被壓制住了。
就這樣,他們在倉庫三層頂樓上迅速鑿出6個洞口,架上水槍,火勢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滅火:總攻后防復燃
清理現(xiàn)場,次日凌晨三點歸隊
15時33分,前來增援的消防中隊相繼到達現(xiàn)場,戰(zhàn)斗力猛增。
“前后夾攻滅火!”根據(jù)現(xiàn)場指揮部命令,到場增援的消防車通過“串聯(lián)”的方式給前車供水,確保火場供水不間斷。增援的消防官兵配合主戰(zhàn)中隊進入現(xiàn)場滅火。
18時15分,經(jīng)過3個小時的緊張戰(zhàn)斗,大火被成功撲滅。為防止余火復燃,官兵們進入廢墟內,用鐵鉤將一個個被燒過的燃燒物鉤到倉庫外,用水槍噴淋殘余星火,消除潛在隱患。
“我們是13日凌晨3時左右歸隊的。”付邦龍說,作為主戰(zhàn)中隊,北大地中隊官兵負責把現(xiàn)場全部清理完畢后才撤離的。
“我覺得這次戰(zhàn)斗的經(jīng)驗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快、智、勇’。”付邦龍說。
“快”就是反應速度快捷。總隊第一時間調集13個中隊、54輛消防車到場,確保了戰(zhàn)斗力量充足、后方保障到位、供水組織有力。
“智”就是戰(zhàn)術運用合理。各級指揮員本著“先控制,再消滅”的戰(zhàn)術原則,結合先期到場力量和火災情況,對火勢進行了有效堵截,防止了火勢蔓延;當力量充足時,適時發(fā)起強攻,有效開展了內攻滅火。
“勇”就是官兵英勇頑強。這次戰(zhàn)斗中,官兵們個個像下山“猛虎”,在火場中毫不畏懼、奮力拼搏,是取得最終勝利的力量源泉。
采訪快結束時,記者在北大地中隊發(fā)現(xiàn),中隊長佘兆輝一瘸一拐地走進值班室。
“他是在這次戰(zhàn)斗中負傷的。由于視線不好,他在樓頂指揮時被管道剮傷,腿上掉了一大塊皮,但他硬是撐到戰(zhàn)斗結束才下來。”付邦龍說,“這是條漢子!腿都傷了,剛才還跟我搶著出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