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旭已經幾乎一整天米水未進,徹夜未眠。關旭是中青旅(20.810,0.00,0.00%)日本株式會社的社長,北京時間16日凌晨,日本九州地區發生7.3級強震,此時中青旅正有一個20人的旅游團被困在震區,這令關旭非常擔心。
已經在日本20多年的關旭目前常駐東京。4月18日連線關旭,請他還原了20人旅游團在九州地震時從被困,到被直升機救出,隨后面對殘斷不堪的公路,如何繞路“出逃”的驚險過程。
救援現場
被困山區溫泉酒店
“這個20人團隊比較特別,大部分來自上海,但是還有一部分是原本就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團隊中有孩子,而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不乏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并不喜歡購物,而是喜歡看風景和攝影、繪畫。我們給他們安排的是九州一地深度游。”關旭說。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就在這個20人團旅行來到日本九州南阿蘇山區的一間溫泉酒店享受溫泉和美麗風景時,地震發生了,且因為南阿蘇山區差不多位于震中地區,這家溫泉酒店的玻璃被震碎,團隊客人開始又些慌亂了。雖然他們之中也有些許人住在東京,也已經習慣了“輕量級”地震的晃動感,但是這次超過7級的“重量級”地震依舊讓游客們難以淡定。
最嚴重的問題是,由于強震,使得當地的公路和橋梁有不同程度的斷裂,這些客人被困在了溫泉酒店,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走出山區。
酒店工作人員隨即將客人們安排在停車場,并且將酒店的被子和食品分發給客人。
“當時我在東京,我的同事覺得有震感,我自己覺得還好,也可能是這么多年習慣了日本的多地震屬性。我最擔心的是我的客人,畢竟他們被困了,會非常害怕,最關鍵的是安全問題。”關旭回憶道。
第一時間,關旭給這個20人團隊打電話,可是當時的電話根本打不通,一直到16日早晨8點左右,關旭和他的工作人員終于聯系到了被困的20人團隊。
“但是問題來了,我們的客人被困在山區的溫泉酒店,路已經都斷了,他們要怎么出來?我們可以想到的就是調用直升飛機,可是這并不容易,需要日本相關方面的配合與支援。但你要知道,在當時,同時被困而需要救援的可能涉及數百人至上千人,他們也都需要直升機救援。于是我們立即聯系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大使館的幫助下,日本方面派出了一架專門的直升機趕赴山區對我們的20人團隊施救。”關旭說。
然而,挑戰又出現,由于山區在震后又太多障礙物,使得直升機難以正常下降。
此時是16日下午時分,救援人員先用直升機放下繩索將孩子救上飛機,但是此時客人已經非常疲憊,且該團隊中有太多老人,不適合一個個用繩索吊上來,最終直升機選擇在清理現場后,下降將客人分批接上飛機,從被困山區救出來。
救助站過夜
“從山區出來后,客人身邊都只帶著一些貴重物品和證件,因為直升機不能承重太大,所以客人的行李都留在酒店。到了晚上的時候,這些客人感覺很冷,缺乏衣物也缺乏食物。因此我們就勸客人留在當時南阿蘇村的一個體育館,畢竟地震后,可能會有泥石流之類的危險,留在體育館這個救助站會安全一些。”關旭透露。
在救助站,當地政府和酒店給20人團的客人一些毛毯、被子和食物,出于安全考慮,客人們就在救援站過了一夜。
救援人員安全登機
然而這一夜,關旭和他的工作團隊卻是徹夜未眠。
“畢竟客人們還處在危險地帶,走夜路不安全,他們一大早必須趕緊離開。可是周圍的正常公路和橋梁大多因為地震而斷裂了,汽車根本無法正常地開出來。因此我們旅行社團隊就徹夜研究路線。日本方面會實時更新道路狀況,但凡是用黑色標注的道路,就表示已經封路了,紅色的則表示道路堵塞。于是我們連夜研究出一條相對安全但需要繞路的線路,可以讓客人出來。”關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二天4月17日凌晨6點半,20人團就按照關旭團隊徹夜設計的安全路線繞路前行,經過大半天的行程,在當天下午1點左右,該20人團終于抵達福岡市中心的安全地點。
“雖然九州當地依舊余震不斷,但是抵達福岡市中心,并且被安頓入住酒店后,客人們的情緒已經穩定很多,由于他們的行李還在山區的溫泉酒店,他們就在福岡市中心就地買些衣物,目前客人們在等自己的行李物品從山區陸續運出來。”關旭說。
根據計劃,這些客人會在4月19日返回中國,一小部分住在東京的客人則返回東京。
救援過程中人員就餐
“我們很慶幸客人們都沒事,不過近期發往日本九州的旅游團都暫停了,地震對于當地旅游業會有一定影響。我們也注意到大家非常關心熊本當地的吉祥物熊本熊的情況,目前當地所有的力量都在救援中,我們相信熊本熊之后應該會出來進行一些相關的賑災活動。”關旭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