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10”故宮博物院九十一歲華誕。故宮昨日在太和殿區域進行了建院史上最大規模的消防實兵演習,以此慶生,“防爆消防滅火偵查機器人”也因此首次在故宮“滅火”。
10月10日上午10時10分,消防演習正式開始。演習假定太和殿遭到雷擊,悶頂內發生“火災”(實為模擬的煙霧效果),安全監控中心值班人員通過視頻監控發現火情,開放管理處現場工作人員發現有人員被困,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迅速通知消防處值班員,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電話,并組織現場觀眾進行疏散。
接到報警后,故宮博物院微型消防站、應急小分隊和三支志愿消防隊人員迅速集結趕往火災發生地點,按照應急預案,撲救初期火災;之后,公安消防官兵、駐院武警中隊和派出所人員對太和殿區域設置警戒線,劃定警戒區域,奮力撲救,并對搶救出的文物實行嚴密保護,禁止無關人員進入;120醫務急救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送往醫院。演習全程持續近1小時,獲得圓滿成功。參加消防演習的共有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天安門消防監督處、武警北京總隊二師第十支隊七中隊、故宮派出所等5家單位,共計包括故宮博物院員工、現役官兵和專職隊員約500人。
“火”一直是故宮的大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的600年間,共發生火災近100起,防火工作是故宮博物院安全工作的第一要務。太和殿作為紫禁城中最大殿宇,中國現存規制最高的古代宮殿建筑,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歷史上太和殿共發生2起雷擊起火事件,其中1421年發生雷擊火災,太和殿全部焚毀,1440年重新修建;1557年再次因雷擊發生火災,1562年重建。
在演習中,消防部隊還展示了先進的救火設備——包括大力A類泡沫消防車、32米高的云梯車、可載26噸水罐的斯堪尼亞消防車、照明車等。尤其吸引人眼球的是“防爆消防滅火偵查機器人”——雖然看上去機器人就像放大版的兒童玩具車,但是在關鍵時刻,兩個小機器人居然穩穩地登上太和殿前的臺階,并且舉起水龍沖入火場。
相關新聞
故宮明年將拆除全部臨建
在舉行防火演習的同時,故宮博物院昨日還拆除了一批彩鋼房,進一步消除火災隱患。昨天拆除的彩鋼房位于乾清門區域、寧壽門區域,以及南三所區域。據悉,拆除后將恢復乾清門與寧壽門古建原貌,并擴大觀眾參觀游覽的空間。
2012年以前,為了緩解辦公科研用房緊張情況,故宮曾先后修建了59棟彩鋼房以及建設了一些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臨時建筑,分布在故宮古建筑群內。從2012年開始,故宮著手對院內彩鋼房屋等臨時建筑進行整改和拆除,截至2015年11月,已經完成的聚苯材質彩鋼房拆除共計55處,總面積為3040.72平方米。如今,故宮決定于明年上半年全部拆除故宮內原有的3600平方米彩鋼房建筑和11200平方米其他臨時建筑,共計14800平方米。未來紫禁城內,只有古代建筑和部分經過文物部門批準恢復的傳統建筑,觀眾將看不到任何影響古建筑群風貌和安全的現代臨時建筑。(記者 王巖)
太和殿曾兩次因雷擊焚毀
作為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中國現存規制最高的古代宮殿建筑,太和殿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歷史上太和殿共發起雷擊起火事件,其中1421年發生雷擊火災,太和殿全部焚毀,1440年重新修建;1557年再次因雷擊發生火災,1562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