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防驗收新規的面世,全國各省市都在根據實際市場情況推動著消防竣工驗收新規。
消防竣工驗收新規對于行業來說,是一種新氣象,帶來了新的要求和規范,對于工程企業來說,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來說毫無疑問是利大于弊的。
近日,全國又有一個市宣布全面實施工程消防竣工驗收新規,你是否了解?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吧!
本期熱點
無錫全面實施工程消防竣工驗收新規!
近段時間,無錫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建設工程消防竣工驗收工作》的通知,宣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無錫全面實施工程消防竣工驗收新規!
![1596095045141069855.jpg 3.jpg](http://m.bhjia.cn/file/upload/202007/30/154559641.jpg)
領筑云www.lingzhuyun.com
在新通知中,對消防竣工驗收含義、實施范圍、各方責任等內容進行了新的明確,并給出了具體的驗收流程和準備工作,為其他城市后續的新規推進提供了參考。
其中,有幾點值得我們工程人格外注意:
|
1.建設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負首要責任。消防設計、施工質量作為消防工程的重要內容,應當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參建各方和相關部門開展消防竣工驗收,對建設工程是否符合消防要求進行查驗。 2.設計、施工、工程監理、技術服務等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負主體責任。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技術服務等單位的從業人員依法對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承擔相應的個人責任。 3.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展消防竣工驗收前7個工作日,將驗收的時間、地點及驗收組名單等書面通知屬地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門。 4.各屬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對消防竣工驗收的組織形式、驗收程序、質量情況等內容進行現場監督并出具消防竣工驗收監督記錄(見附件7),發現有違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行為的,應當責令建設單位進行整改,重新組織竣工驗收。 |
|
竣工驗收條件難度加大,企業管理急需升級
除了以上的驗收程序外,消防竣工驗收判定條件也得到了規范。
在消防竣工驗收現場查驗中,必須要實現消防工程技術檔案、施工管理資料齊全、查驗內容須符合經消防設計審查合格的消防設計文件、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文規定的要求、系統功能和消防設施性能的,滿足設計文件要求并能正常實現。
如果消防竣工驗收結論為不合格,建設單位應組織有關責任單位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組織消防竣工驗收。
其實從以上的消防竣工驗收判定條件,可以看出目前國家對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來越嚴,僅一個驗收,便需要提供各種資料和文件,并實地查驗工程質量,并填寫現場檢查情況表。
這對于工程企業來說,無疑透露出一種信號,便是需要管理升級了。
從小方面來說,驗收工作中便需要大量的資料和文件,但在很多工程企業中,資料和文件的放置和管理一直是很雜亂的,關鍵時候找不到資料的案例時有發送,那么如何在人力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管理好大大小小的各類工程,這邊十分考驗工程企業的管理能力了。
從大方面來說,工程項目的從零到竣工,各個環節都十分重要,關乎成本和利潤,有些工程企業常會出現做完工程不賺反虧的情況,這通常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和項目管理出現了問題,那么為了保障企業正常發展,提升這部分的管理也迫在眉睫。
如何快速提升企業管理能力?便成為很多工程人需要去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新時代,選擇比努力重要!
![1596095057119091994.png 5.png](http://m.bhjia.cn/file/upload/202007/30/154559271.jpg)
身邊很多做工程的人都相信一個道理:努力固然重要,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這句話常見于生活中,但在新時代的建筑工程行業,卻也十分適用。
固步自封保持傳統還是接受新技術轉型升級,兩種選擇擺在每一個工程企業和工程人的面前,選擇對了能夠快速迎來發展,選擇錯了則會逐步走向沒落。
但以目前大趨勢和很多真實案例來看,傳統建筑行業企業接受新技術降本提效無疑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以全國排名前十的消防工程公司深華建設為例,它們在成長過程中,便遇到不止一次瓶頸,有些是憑借硬實力成功渡過,有些則憑借新技術來完成突破。
在深華建設步入行業前列時,面對數十億產值下的管理難關,他們便選擇使用目前國內專業垂直的工程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領筑云,從而快速解決企業經營管理難題,作為第一批合作伙伴,在領筑云的幫助下完成了企業平臺化的戰略轉型,成功突破瓶頸。
同時,領筑云也為類似深華的工程公司們提升效率,讓線下繁瑣的經營管理流程線上化,減少了人員成本,也能化身一名專業的風控專家,監控各個經營管理環節,極大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有理由相信在新技術工具的幫助下,傳統建筑企業能夠通過管理來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讓工程更簡單!
業務聯系電話:4000-996-660,歡迎廣大工程企業前來咨詢合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請聯系刪除。感謝原作者整理分享】
免責聲明:本號內容來源于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聲明:凡備注領筑公眾微信號文章,轉發需備注(來源/領筑公眾微信號)
來源:網絡
領筑云www.lingzhu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