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消防標準建設慢、消防驗收主觀性強等催生制度創新
5月18日上午,廣東省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規范化現場會在惠州市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正探索設立全省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的ISO標準,實現消防驗收由定性化、主觀化向定量化、標準化的轉變。據悉,消防總隊已分批安排各地消防業務骨干到惠州進行培訓,該項工作將很快在全省各地得到推廣。
消防設施是高層防滅火關鍵
省公安消防總隊政委牛躍光少將指出,從當前建筑消防設施的現狀來看,消防設施癱、損、缺的問題十分突出。據公安部2010年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國內現有40多萬棟安裝了自動消防設施的建筑物中,消防設施完好率僅在30%至40%。惠州支隊在試點開始時,也發現消防設施普遍存在先天隱患、帶故障運行多、維護保養少的問題,消防設施測試首次評定合格率甚至為零。 據了解,廣東省現有高層建筑1.9萬棟,占全國的1/8;地下建筑649處,占全國的1/14;人員密集場所21萬多家,占全國的近1/9。這些場所一旦發生火災,撲救起來十分困難,而高層建筑固定消防設施就好比一雙眼睛,牢牢盯住建筑的各個部位,對火災隱患進行嚴防死守,因此要把完善消防設施作為提高這些場所防控火災能力的關鍵來抓。 加快成立消防標準化委員會 據悉,目前,廣東省還沒有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所制定的消防技術地方標準數量和質量還不夠,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和消防發展要求。 針對這一情況,廣東將加快成立消防標準化委員會,盡快制訂學校、醫院、商場、市場、賓館、飯店、娛樂場所、建筑工地等消防安全技術標準,為加強行業消防監管提供依據,為消防安全建設提供制度支撐。在此基礎上,結合“建設幸福廣東”戰略,廣東抓緊制定全省公共消防安全評價體系,明確公共消防設施規劃、消防站、消防力量、消防裝備、消防投入、消防管理等方面的量化標準,推動消防工作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實現量化、標準化 面對上述種種消防安全難題,廣東省應當如何破題?答案之一便是試點開展全省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規范化,打造建筑工程消防驗收的ISO標準,實現驗收的量化、標準化、規范化。 “唯有創新,才能破解制約消防工作科學發展的難題。這次惠州試點,就是一個創新,它開創了消防驗收的新模式,加強了對消防設施的有效監管,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牛躍光在現場會上透露。 據介紹,目前不少地方驗收建設消防工程仍然采用傳統的“眼看、手摸、耳聽”的方法,專業裝備配備不足、儀器定性定量檢測較少、判定過程和結論主觀性較強,有的先天性火災隱患難以及時發現消除,有的建筑消防設施一驗收完就成了火災隱患。如果不采取有效監管措施,及時消除建筑消防設施的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 “以前驗收時測消火栓的水壓,有些驗收人員直接接上水管,用腳踩一踩,看看是軟的還是硬的,再憑經驗判斷是否符合標準。或者測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流量時拿水桶放水,統計單位時間內可以裝滿多少桶水,然后進行推算。”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火災科學實驗室主任王毅告訴記者,建筑工程消防驗收規范化之后,由于各項指標都需要具體量化,以往靠驗收人員主觀經驗進行判斷的做法將不再延續,取而代之的是裝備齊全、專業技術強的專門隊伍進行檢查測試。 據介紹,惠州消防支隊在試點工作中以公安部《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規則》為框架,細化、量化了224條消防設施測試技術評定規程,設定了每個項目的重要程度、測試數量和測試方法。今年10月份以后,所有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必須要有建筑消防設施測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