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依托“三警合一”接警平臺,構建了縣公安局、消防大隊、派出所三級火警調度網絡……”近日,在寧夏自治區政府召開的農村消防工作現場會上,石嘴山市平羅縣利用現代化警務平臺推動農村滅火救援力量體系建設的做法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濃厚興趣。
構建立體縱深、定位精準、分級響應的現代化滅火救援力量體系,確保有效撲救完成在火災初起階段,是實現農村火災損失最小化、避免小火釀大災的有效途徑。為此,寧夏消防總隊在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0%的平羅縣建立了試點,依托110、119、122“三警合一”接警平臺和公安網警務綜合平臺,構建了縣公安局、消防大隊、派出所三級火警調度網絡,同時,按照國家關于鄉鎮消防隊建設的相關標準,在11個鄉鎮組建起以公安派出所主管消防工作的所長、兼職消防監督員為主力,以縣公安局統一招聘的協警人員為補充的專職消防隊伍,投入400余萬元為全縣派出所配置消防車11輛,并為各鄉鎮新組建的專職消防隊伍配備了手臺機動泵、滅火器、破拆工具、滅火防護服等消防裝備。
“各鄉鎮經培訓的專職消防隊伍每天不少于3人、 24小時輪流值班執勤,由三級火警調度網絡統一調度,在接到出警指令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撲救,并負責一般火災的前期調查處理,做到了農村滅火救援力量綜合調度網絡化和科學化。”平羅縣消防大隊大隊長蔡金龍告訴記者。
2010年10月20日,黃渠橋鎮黃渠橋村八組麥場堆放的十幾垛玉米秸稈突然起火,一旦大火借風勢蔓延至周圍糧食堆垛和民房,后果將不堪設想,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后,迅速通過火警調度網絡向距離火場最近的鎮專職消防隊發出調度指令,該鎮專職消防隊接警后立即出動1車小型水罐車、13名隊員抵達現場,及時撲滅了大火,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目前,寧夏全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數字化農村滅火救援指揮調度體系建設正按計劃穩步推進。(來源:寧夏消防總隊 作者:閆龍 消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