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動車逐漸替換了自行車成為了百姓出行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企業緊緊抓住電動車行業準入門檻低、石油漲價、政策放開等市場商機,迅速投產到電動車及零配件的生產銷售中,以常州市新北區為例,全區如今擁有電動車生產企業86家,零配件代加工企業居多,這些企業多為私營企業,消防安全管理意識較為淡薄,對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不重視,消防安全隱患問題重重。
一、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消防安全現狀
(一)未經消防部門審核、驗收。一些電動車企業新建廠房時未經消防部門審核,擅自降低消防技術標準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的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用不合格的裝修、裝飾材料施工,建成后未通過消防驗收就擅自投入使用,致使留下許多先天性火災隱患。
(二)“習慣性”違法行為問題突出。許多電動車企業由于生產量很大,廠房空間有限,生產出來的電動車隨便堆放,致使占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現象經常發生。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三)電動車電瓶使用不當極易起火。電動車電瓶分為鋰電池和鉛酸蓄電池兩種,充電時充電器不能通用,若一旦混用,很容易引起電瓶爆炸,而且電動車電瓶需要經常充電,電瓶使用時間過長,電能轉化成熱能,產生氣體,一旦電壓過高或長時間充電就極易導致膨脹,引發火災事故。目前,有的電動車企業對電瓶管理不嚴,電瓶擺放隨意,長時間充電的現象依然存在。
(四)企業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電動車生產企業業主普遍存在著“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從近幾年該行業的火災形勢看,造成嚴重損失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對很多電動車企業業主來說,由于行業競爭激烈,除生產投資外,不舍得對消防的投入,平時也不注重消防安全知識的學習和員工的培訓,導致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和企業員工的消防安全素質不高,對消防法規以及遇到火災時如何處置知之甚少,無法履行消防法規所規定的安全職責,自救能力薄弱。
(五)消防設施達不到規范要求。一些電動車企業消防設施遭到破壞,滅火器過期、老化嚴重,生產車間和辦公區內消防設施不健全,警告、危險標識散亂,甚至有個別企業根本就沒有消防設施,業主認為企業早晚要拆遷,配備了消防設施也是浪費,等到拆遷新建廠房時再作考慮。
二、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一)提前介入,把好審核、驗收關,從源頭上加強管理。作為消防部門,要嚴格建筑消防審核,加強建筑消防工程督促檢查。幫助新申辦企業按照國家消防法律和技術規范的要求自覺把好消防安全關,防止留下先天性隱患,有效遏制電動車企業火災上升勢頭,加大源頭管理的力度,全力為電動車企業做好服務。
(二)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習慣性”違章違法行為。消防機構要定期開展檢查,尤其是在電動車生產高峰時期,發動轄區派出所,加大對電動車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查占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等“習慣性”違法行為,杜絕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規范電動車電瓶管理。由于電瓶使用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因此消防部門要加強對電動車企業電瓶的監管力度,使企業嚴格按照電瓶使用規定,落實專人全面負責電瓶的管理,嚴禁使用過期的電瓶,以舊翻新,同時避免長時間充電,定期對電瓶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四)加強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消防部門要定期對電動車企業員工進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消防競賽、消防演習等形式,加大對電動車企業消防安全集中培訓的力度,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規、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熟悉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掌握有關消防設施的性能、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撲救初起火災和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五)配備消防設施,提高自防自控能力。消防部門要督促企業配齊消防設施,對滅火器老化嚴重,設施不全的企業進行整改,對拒不配合的企業,進行立案處罰,進一步規范企業硬件設施,提高自防能力。(來源:常州消防支隊新北大隊 作者:許燕 消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