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活動開展以來,三亞支隊結合轄區實際,積極探索宣傳培訓工作模式,充分依托“五大平臺”、 鎖定“五類人群”,推動“五大”活動縱深開展。 依托“五大平臺”:一是依托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培訓平臺,不斷普及消防基礎知識。支隊在深入開展防火工作的同時,以培訓促安全,落實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專職防火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等的消防安全培訓,重點加大了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及新上崗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明白人。今年以來,支隊在開展夏季防火工作同時,以培訓促安全,落實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專職防火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等的消防安全培訓,重點加大了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及新上崗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二是依托校園宣傳教育平臺,努力打造消防平安校園。支隊結合“五大”活動的要求,積極組織官兵深入轄區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講授消防安全常識、火場逃生自救與互救、滅火器的使用和初起火災撲救方法,讓師生掌握如何報火警、如何安全疏散和自救逃生的基本常識,并指導師生開展火場逃生演練,進一步增強師生自防自救技能,逐步形成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三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局面。三是依托消防站開放平臺,抓好日常消防宣傳工作。支隊結合轄區群眾特點,通過消防站對外開放的消防宣傳方式,積極發揮“消防站”開放的窗口作用,讓廣大人民群眾、學生走進警營,感受消防氛圍,體驗消防生活,學習消防知識。開放過程中,通過組織觀看消防知識圖片展,參觀中隊工作、生活和訓練的場所,為群眾表演嫻熟的消防技能,并介紹一些常規消防裝備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強群眾對消防法律法規和基本防火常識的認識,從而熟知防火、滅火和應急疏散逃生常識。四是依托轄區公益活動平臺,大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為有效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強化社會群眾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和火場逃生技能,進一步夯實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五是依托社會宣傳媒體平臺,提升社會面消防宣傳覆蓋面。支隊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影響力、覆蓋面廣的特點,在各級新聞媒體上大做文章,向廣大市民宣傳防火消防安全常識和火場逃生的基本方法,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消防宣傳氛圍。 鎖定“五類人群”:一是鎖定“社區居民”。支隊堅持社會化消防宣傳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通過在社區內組建義務消防隊,制定居民防火公約和消防巡查制度等方式,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保安的職能作用,以點帶面的推動社區居民不斷提高防火意識,增強社區居民消防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消防綜合素質。二是鎖定“農村群眾”。為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防火意識,提高農村的整體防火自救能力,支隊結合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深入各村、鎮、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對存在的火災隱患進行指導,督促整改,為農村消防安全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結合全市農村防火工作實際,深入鄉鎮、村莊,通過發放消防知識宣傳手冊和宣傳漫畫等形式,深入農村開展消防知識宣傳,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三是鎖定“企業員工”。支隊緊緊抓住火災隱患專項整治行動這一有利契機,積極開展培訓工作,針對各重點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新進員工分批次進行“四個能力”建設教育培訓,上門為企業員工授課,普及消防法律法規,強化“防火墻”工程意識,全面推動“四個能力”建設。同時,幫助企業不斷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和消防組織,制定專業的滅火應急疏散預案,并指導企業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四是鎖定“學校師生”。支隊在加強社會面的消防宣傳的同時,堅持消防知識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思路,以校園宣傳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消防知識宣傳。針對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差、缺乏消防常識的特點,采取趣味性消防宣傳活動和滅火演練等多種形式,教育師生學會基本的滅火逃生常識,熟練掌握應急措施,切實提高學校的師生消防安全意識,達到“宣傳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帶動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帶動整個家庭、社會”的目的。五是鎖定“媒體記者”。支隊將“防火墻”宣傳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本著“大宣傳、大教育、大消防”的目標,積極與各級新聞媒體建立長期聯系機制,加強溝通、協作,調動新聞工作者參與消防宣傳報道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托報紙、電視、廣播,積極利用各類媒體的宣傳渠道,開展“防火墻”工程宣傳,切實提高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打賞 更多>同類新聞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