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天下網訊:長久以來,由于農村身處的地理設施、外部設施不齊全和農村人本身的意識,每當農村發生火災時都很控制。這篇文章就主要是針對農村火災和如何加強農村火災防治進行探討。
農村消防是現階段消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特別在甘肅,農村消防工作存在諸多困難和薄弱環節。如何發展農村消防,為繁榮農村經濟保好駕護好航,就成為當前消防工作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眾所周知,甘肅是一個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之一,并且農村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受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貧困地區農村占絕大多數。如今在改革的春風吹遍中華神州大地之際,西部大開發使得貴州這片沉睡許久的熱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物質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甘肅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省份,農村人口占的比例更高,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還很大,農村的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和安全體系等現代文明還遠遠落后于城市。西部大開發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建設是新世紀中國的戰略任務。“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而開發西部,繁榮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小康,則必須建立一套相應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然而,目前我國農村消防安全工作基礎都還非常薄弱,尤其在甘肅這些老、少、邊、遠、窮地區,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的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廣大農村還不能擺脫“多災多難”這樣一個弱勢群體的命運。火魔經常悄無聲息的光顧農村農舍,使得原本貧窮的農民家庭更加貧困潦倒,甚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無處安生。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作為消防工作者能不憂慮嗎?在城市消防建設逐步走上正規化、規范化、法制化道路過程中,發生在農村的一起起觸目驚心的火災事故,引發了人們對如何發展農村消防的思考,以期對加強改善農村消防工作有所裨益。
1、農村消防工作的現狀及成因
《消防法》第32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支持和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組織制定防火安全公約,進行防火安全檢查。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受特定的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制約,農村消防工作與《消防法》的規定有很大差距,農村消防安全工作基礎依然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農村農民消防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比較淡薄
本來農村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農村消防宣傳教育匱缺,更重要的是,當前"打工潮熱",有一點知識有一點文化的中青年人基本外出務工,村里村巷剩于的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別提農村消防宣傳不到,就是宣傳也難以讓此類人群接受,他們了解的防火、滅火以及消防法律知識甚少。據我在農村調查,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火警電話是“119”,更有甚者還不知道有專門的消防機構,至于防火、滅火、消防法律知識有一點概念的都為數不多。在農村,小孩疏于教育和管理,玩火致災事故遠遠大于城市,在我省農村因小孩玩火致災的事故屢見不鮮,2004年1月20日,銅仁地區沿河縣某村因小孩玩火發生火災,受災1戶,死亡4人,究其原因是缺乏教育。不懂安全規程,違章操作,盲目蠻干遭災時有發生;利益驅動違規生產、經營,農村小作坊事故頻發;無視法紀,因泄私憤,報復放火事件也多于城市;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防火制度不健全、不落實的現象比較普遍。
1.2農村消防隱患重重,誘發火災的因素比比皆是
農村房屋多為草木、土木、磚木結構,建筑耐火等級普遍較低,且一般無防火間距或防火分隔,農村建筑隨意性很大,欠缺規劃,沒有合理布局,很容易造成火燒連營。由于農村生活條件所限,柴草亂堆亂放,可燃易燃物質較多,如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居住房屋為吊腳樓,一樓為家禽,二樓人居住,并且生火做飯,燒的是草木,住的是草木,稍不留意,一點火星就足以讓整個房屋恢灰煙滅;電氣線路亂接亂搭、線路老化的問題十分突出,本來居住場所就極易燃燒,違章用電催化引發電氣火災事故。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機械化設備增多,火災隱患隨之而來,有了機械化就得用油,而農村較偏僻,加油用油不便,有的家中私存油料,或者私人代銷油品,潛伏的火災隱患逐期嚴重,還有逢年過節,燒香拜佛,燃放煙花爆竹,家中存放鞭炮,誘發火災的因素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