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裝置,又名逃生推杠、逃生推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1995年開始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1.16的要求:人員密集場所防止外部人員 隨意進入的疏散用門,應設置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器具即能迅速開啟的裝置。此裝置即逃生裝置。在6.1.11.6中明確提出廳的疏散門,應采用推閂式 外開門。推閂亦即逃生裝置。
逃生裝置的功能及優點
逃生裝置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保護生命安全。在火災及各種緊急情況下,保障建筑物內的大量人群能迅速、安全逃離。二是安保功能:在保障建筑物內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將外門安全鎖住,既有防盜功能又有能在緊急狀態下具有快速疏散作用。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者只需按壓下或平推推杠這一個動作即可縮回鎖舌開門,使用者無需逃生裝置的使用經驗也無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開啟。
相比傳統鎖具,逃生裝置具有快速逃生以及在緊急逃生時保證零概率的失誤等優點。同時逃生裝置可以完美地與門禁控制系統相結合,正常情況下嚴格限制非授權人員出入,而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爆炸或火災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疏散速度和效率,減少人員傷亡。
傳統的鎖具通常包括鎖芯和執手兩部分,需要使用授權的鑰匙轉動鎖芯,方可下壓執手開門,見圖1.6。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即使現場的人員有幸拿到鑰匙,但由于時間緊迫、驚慌失措,根本沒有清醒的思路思考如何開門,甚至包括鑰匙哪頭朝上、左旋還是右旋、旋轉幾圈這樣并不復雜的問題就會左右生存的希望。其次,也沒有時間操作一系列的動作,包括尋找門鎖、尋找鎖芯、插入鑰匙、旋轉鑰匙,然后壓下執手。甚至現實中還存這樣的情況:有些鎖具質量堪憂,把手直接脫落了。幾秒鐘的時間耽擱就足以導致成百上千人的傷亡。
而逃生裝置的定義就是:只需要一個動作,或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撞門即可沖出,無須事先了解產品使用方法,無須借助包括鑰匙在內的任何工具。一旦有人倒向門,門立即打開,實現一個動作即可出門,并且使用人員事先根本不需要具備任何相關產品知識,就能夠憑著逃生的本能打開門(見圖)。
逃生裝置的應用
逃生裝置適用范圍甚廣,特別是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如:酒店、寫字樓、學校、醫院、工廠等;高密度的住宅以及各種緊急逃生出口。
在美國和歐洲,關于逃生裝置的使用標準和產品標準都已經非常明確,應用也極其普遍。如在美國,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作用和職能類似于中國國家消防局) 出版的人身安全法規 (LIFE SAFETY CODE)中,就明確規定了要使用緊急或防火逃生裝置,在需要安裝門禁系統的安全出口門也要求配套安裝延時出口電控逃生裝置,同時實現保障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該協會出版UL防火規范規定了只要一個房間超過了100個人以上就必須安裝逃生裝置,其關于產品的設計標準就是ANSI和BHMA。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物采用逃生裝置的比例相當低。以美國為例,逃生裝置幾乎是所有公共建筑的標配。而在中國,同樣是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如:醫院、學校,卻幾乎看不到逃生裝置,在筆者走訪的某一線城市的數家高校中,選用逃生裝置的比例不到10%。目前,中國的防火門以及緊急疏散門扇上普通選用的是最普通的通道鎖,緊急狀況下,存在把手脫落等隱患,更有甚者直接用鐵鏈將門扇栓住,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后果將不堪設想。
>>推薦閱讀<<